1.外周血红蛋白一般在50~60g/L以上大部分网织红细胞计数都在2.5%~15.0%,切脾后可高达40%~70%,棘形红细胞和核红细胞可以在外周血液中看到。它们的溶血试验是非特异性的。现在不再将此试验作为红细胞酶病的实验诊断手段。红细胞中糖酵解途径的一些中间产物有特征性变化,如2。3-DPG上升超过2倍,ATP减少,3-PG增高等。

   

       2、PK底物活性测定方法有荧光斑点法,PK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活性筛选试验和活性筛选试验Blume法PK活性定量测定,PK荧光点试验的原理是还原辅酶Ⅰ(NADH)磷酸烯醇丙酮酸可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NADH乳酸脱氢酶(LDH)如果血样在滤纸上混合孵化,检测其荧光强度PK缺乏,NADH丙酮酸不会产生,荧光持续45~60min,正常血样,15min荧光消失后,输血后导致假阳性,应用PK在荧光斑点试验中,首先要规范试验,即用定量法校正筛选法的结果,这样才能更可靠,PK通过标准温度测量活性定量,pH和底物浓度下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NADH转化成NAD确定红细胞的量PK在测量活性时,必须尽可能清除白细胞,因为白细胞含有M1和M2型PK白细胞中的酶PK活性是正常红细胞的300倍。如果检测样品中有白细胞,则会导致假阳性。因此,一般要求白细胞含量<1.5×109/L。<1.5×109/L。

   

       3、PK甲糖活性,甲糖-1,6-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的酶活性水平是贫血表现的正常值5%~40%,杂合子的酶活性约为正常50%,如果发现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病例原因不明,PK当活动正常时,应进一步检查PK甲糖活性,甲糖-1,6-二磷酸激活和热稳定试验可能发现异常。

   

       心电图可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选择,B超,X线等检查。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症状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治疗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病因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饮食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医院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