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脊髓肌萎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有哪些症状?    

       1、婴儿脊髓性肌萎缩

   

       婴儿脊髓性肌萎缩也称为婴儿脊髓性肌萎缩SMA-I型或Werdnig-Hoffmann疾病。临床表现如下。

   

       1、对称性肌无力:首先,双下肢受累,进展迅速,主动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不能独坐。

   

       2、肌肉松弛,张力极低:儿童卧位时,下肢呈蛙腿姿势,臀部伸展,膝盖屈曲,肌腱反射减少或消失。

   

       3、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会影响四肢、颈部、躯干和胸部肌肉。由于婴儿皮下脂肪较多,肌肉萎缩不易发现。

   

       4、肋间肌麻痹:轻度患者可有明显的补偿性腹式呼吸;除严重呼吸困难外,吸气时胸骨凹陷,即胸部矛盾呼吸。

   

       5、运动脑神经损伤:舌下神经受累最常见,表现为舌肌萎缩和震颤。

   

       二、少年型SMA

   

       少年型SMA也称为SMA-Ⅱ类型。这种类型在1岁以上起病,进展缓慢。孩子们在那里6~8一个月内生长发育正常。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近端严重肌无力,下肢比上肢严重。多发性微小肌阵挛是主要表现。呼吸肌和吞咽肌不受影响,面部肌肉不受影响,括约肌功能正常。该类型病程相对良性,存活4年以上,可存活至青春期后。

   

       三、青少年脊髓性肌萎缩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有哪些症状?    

       青少年脊髓性肌萎缩也被称为青少年脊髓性肌萎缩SMA-Ⅲ型,也称为Kugelberg-Welander病,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综合征或轻度SMA,是SMA其中最轻的一种。这种疾病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开始出现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进展缓慢,逐渐累及下肢远端和上肢。孩子们可以活到成年期。儿童常有磷酸肌酸激酶升高。SMA-Ⅲ类型儿童可出现蹒跚、腰椎突出、腹部突出、肌腱反射可有可无。独立行走的时间与肌肉无力的发病年龄密切相关。2岁前患者15岁左右不能行走;2岁后,患者可保持行走能力至50岁左右。

   

       另外,不典型SMA进行性延髓麻痹(Fazio-Londe疾病),脑干运动核进行性损伤,数量逐渐减少,导致进行性延髓麻痹,但不伴有或很少伴有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表现为明显的面肌无力和其他脑神经运动神经核受累症状,眼外肌一般不受累。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状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治疗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病因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饮食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医院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