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骨折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系统。Schatzker根据骨折线位于副韧带上下,分为高低两类。Althoff将齿状突骨折分为A、B、C、D四型,A骨折线位于较低的解剖位置(图1),其余三型骨折线位于齿状突峡部。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图1Althoff分类

       目前临床上最流行的分类是Anderson和D'Alonzo分类:齿状突骨折分为:Ⅰ、Ⅱ、Ⅲ三型(图2)。

       Ⅰ型骨折又称齿尖骨折,是齿状突尖韧带和一侧翼韧带附着部位的斜骨折,约占4%;

       Ⅱ型骨折又称基底骨折,是齿状突与枢椎体连接处的骨折,最常见,约占65%;

       Ⅲ型骨折是枢椎体骨折,骨折端下有一个大的松质骨基底。骨折线通常涉及枢椎上关节面的一侧或两侧,约占31%。

       大多数作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结合骨折的程度和方向,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可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判断骨折的预后。但对它来说Ⅱ有作者提出了几种亚型:Hadly等提出ⅡA齿状突骨折,定义为:齿状突基底部骨折,骨折端后下有较大的游离骨块,为固有的不稳定骨折。Pederson和Kostuil提出ⅡB和ⅡC型骨折,ⅡB型骨折即anderson和D'Alonzo分类和Ⅱ型骨折和Althoff分类的B型骨折;ⅡC骨折的定义是,骨折线的一侧或两侧至少位于副韧带上方,相当于Althoff分类的A型骨折(图3)。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齿状突骨折:骨骺分离。当枢椎齿状突出症约2岁时,继发性骨化中心发生在其顶部。12岁以后,它与枢椎齿状突的主要部位融合。4岁时,齿状突本身开始与枢椎体融合,其中大部分可在7岁左右完成。因此,在7岁之前,齿状突骨折以骨骺分离为特征。

       图2Anderson-D'Alonzo分类

       图3Pederson-Kostuil分类

       另一份罕见的齿状突垂直骨折报告,到目前为止,英文文献中只有两个案例:一个案例由Johuson另一个例子等于1986年的报道Bergenheim等于1991年报道,不能归类为上述分类。

       齿状突骨折显然涉及多种不同的损伤机制。Althoff对尸体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对环枢关节施加过度屈曲、过度伸展和水平剪切,不引起牙齿骨折。因此,他认为前后水平方向的外力主要导致韧带结构的损伤,而不是牙齿骨折;在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中,不同类型的牙齿骨折负荷从小到大依次为:水平剪切+轴向压缩与矢状面呈现45°因此,提出水平剪切+轴向压缩的共同作用是导致齿状突骨折的主要机制,而侧面的打击是导致齿状突骨折A型(ⅡC骨折需要外力。Mouradian实验中还发现侧载荷会导致齿状突骨折。Doherty通过生物力学实验,侧侧或斜侧载荷导致Ⅱ齿状突骨折是由过度暴力引起的Ⅲ齿状突骨折。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描述的受伤机制是不同的。Pederson一名77岁男性患者被报告前后暴力,导致额颞部暴力ⅡC型齿状突骨折,骨折端向后移位20mm。该患者的受伤机制可以假设过度伸展暴力通过前弓传递到牙齿突出,导致骨折和移位。直接暴力矢量之一是前后矢量,通过头部传递到前弓,然后传递到牙齿突出,形成水平的剪切暴力(图4)。

       4.X轴旋转

       齿状突骨折也可以发生在屈曲损伤中,并产生向前移位。在这种类似于切割机的机制中,一个完整的水平韧带足以传递足够的能量,导致齿状突骨折和向前移位(图5)。在各种暴力的联合作用下,扭转暴力的存在会使齿状突容易骨折其机制如下:(1)旋转时,翼状韧带已最大限度伸展(2)旋转时,韧带和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小关节突关节咬合紧密,其他平面损伤最小化(3)环枢关节占颈部旋转活动的50%。当受到旋转暴力时,该部位也承受最大负荷。简而言之,齿状突骨折的机制是复杂的,包括屈曲、伸展、侧屈和旋转暴力。在患者中,通过分析骨折类型、骨折移位与头部和面部附属损伤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推断其损伤机制。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图5侧刀机制

       横韧带传递能量导致齿状突骨折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枢椎齿状突骨折症状

枢椎齿状突骨折治疗

枢椎齿状突骨折病因 枢椎齿状突骨折饮食
枢椎齿状突骨折医院 枢椎齿状突骨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