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肢体缺血的程度,临床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冷、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0.5~1km后才有症状,休息后缓解。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塞)。

   

       2、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上述症状越来越严重,间歇性跛行越来越明显,疼痛变成持续的休息疼痛,夜间更严重。受影响肢体的皮肤温度显著降低,越来越苍白,或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脚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脚背和胫骨后动脉搏动消失。在此期间,动脉处于闭塞状态,主要是器质性变化,仍混合一些功能因素,四肢依靠侧支循环保持生存。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仍可提高皮肤温度,但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3、第三期

   

       坏死期:症状继续恶化,形成黑色、干燥、坏疽和溃疡。严重的疼痛是持续的,迫使患者日夜弯曲膝盖和脚坐着,或使用下垂的肢体来减轻疼痛,这个位置会使肢体肿胀。严重坏死感染后,干坏疽变成湿坏疽,出现高烧、易怒等全身毒血症状。在第三阶段,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所能提供的血液不能保持脚趾(手指)存活,只能使坏疽和健康组织边界平面的近肢存活。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饮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