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踝关节结构复杂,暴力机制和骨折类型,根据一般原则,先复位,失败后切割复位治疗,如果不仔细分析损伤机制、移位方向、踝关节稳定性等因素,可能加重骨折移位,造成新损伤,未来治疗和功能恢复困难。
治疗的原则是在充分了解损伤特征的基础上,灵活选择治疗方案,恢复跺脚关节的结构和稳定性。简单的内踝或外踝骨折,无移位和无碳氢化合物排出关节分离,在踝关节内翻(内踝骨折)或外翻(外踝骨折)位石膏固定6—8周,功能锻炼可在固定期进行。内踝或外踝有移位,由于骨折块移位导致附着韧带松弛,技术复位难以成功,即使复位成功也难以维持韧带张力,应切断复位,松动骨螺钉固定或可吸收螺钉固定。
肠下关节分离通常发生在内外跟损伤时,应首先修复内外副韧带、复位和固定名称分析,以稳定胚胎下关节。为防止术后不稳定,用螺钉固定手臂下关节,石膏固定6—8周。
ⅠI型骨折为踝骨折,为恢复韧带张力,一般应切割复位,松骨螺钉或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可吸收螺钉固定8—12周。
Ⅱ型骨折为三踝骨折,内踝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常需采用钢板固定。影响胚骨l/3—1/4关节面后踝骨折也需要用松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
Ⅲ除了内踝切割和内固定外,外踝或腓骨骨折也应固定在钢板螺钉上。固定排骨是保证近下端稳定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