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每个人每年感冒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4-5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感冒4次-六次。通常孩子休息治疗一周左右,90次。%可以完全恢复。但如果病原体毒性强,身体抵抗力弱或治疗不当,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1、下呼吸道感染:当病原体沿气管、支气管向下蔓延时,将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即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此时咳嗽症状加重、痰多,由于小婴儿不会咯痰,堵在气管内,再加上肺组织的病变,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发青、发热往往也会加重。
2、 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如果病原体通过鼻泪管、耳咽管、淋巴组织蔓延到周围组织,就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症状。通常感冒症状不消失,结膜充血、疼痛、分泌物增加,或耳痛、外耳脓、头痛、脓、下颌或颈部淋巴结肿胀疼痛。当这些周围组织发生病变时,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3、 败血症:如果病原体,特别是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成为滋养生活的地方,给儿童带来各种症状,如:到达胸膜组织引起脓胸;到达心包膜引起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甚至脑膜炎,这是败血症。此时,应积极给予2个-联合治疗三种大剂量抗生素,要有足够的疗程来有效控制症状。
4、 变态反应性疾病:感冒后2-肾小球肾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发生3周。但其发生机制仍在讨论中。目前认为病原体的抗原与其器官的抗原特性有关。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抗体反过来作用于其器官。
就普通人而言,上述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0%但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畸形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其发病率将显著增加,属于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