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病因
这种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感染理论;淋巴管阻塞和淋巴细胞聚集理论;炎症循环障碍理论等,难以确定。目前,这种疾病的患者已了肯定HLA-1327大多数阳性表明遗传质量是该疾病的致病因素。近年来,考虑到病理形态的多样性、疾病的慢性炎症特征、肉芽肿的存在、关节炎、皮肤损伤、免疫抑制治疗等多系统损伤,免疫控制机制障碍也是疾病的重要原因。
(二)发病机制
1.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人提议携带HL-B27对于个体来说,其肠上皮细胞和肠内厌氧菌具有共同的抗原性。与溃疡性结肠炎一样,该病对厌氧菌抗原过敏。作为一种抗原细菌,它可以突破防御屏障,侵入身体,产生自己的抗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性淋巴细胞。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可引起免疫性炎症反应。致敏性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激活素等炎症介质,与自身抗原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的炎症介质共同作用,损伤粘膜组织等组织,导致疾病。
2.病理 本病是一种贯穿整个肠壁层的增殖性疾病,侵犯了肠道膜和局部淋巴结。在急性炎症期,末端回肠壁水肿、充血、紫红色、浆膜层有纤维素渗出物,相连的肠膜有肿胀、充血和淋巴结肿大。在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明显增厚、坚韧、肠狭窄,多见于末端回肠、肠膜及周围脂肪组织增厚、结合淋巴结和肠膜淋巴结肿大,肠梗阻程度不同,上肠壁扩张狭窄。该病通常是典型的节段分布,受影响的肠段与正常肠段之间的界限清晰,有跳跃区间的间隔。肠粘膜的典型变化包括:①溃疡:有许多纵向裂缝和各种不规则溃疡,溃疡间粘膜正常。纵向溃疡沿肠系膜分布,为早期表现,易发生在小肠。溃疡的深度不同,但通常侵入浆膜。②卵石结节:是由粘膜下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状突起,常发生在小肠纵向溃疡附近,结肠可由纤维化和疤痕组织收缩引起局限性炎症性息肉。③肉芽肿:由上皮细胞组成,有时伴有郎罕细胞、无酪灶、无抗酸杆菌,因此不同于肠结核病。肉芽肿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炎症浸润,以后两者为主。肉芽肿通常位于粘膜下,也可位于肠壁、肠系膜、局部淋巴结和肝脏的任何部位。因此,该病被称为肉芽肿性肠炎。④瘘管:当溃疡逐渐扩大时,可穿透浆膜和附近的肠环,形成交通瘘管。这种瘘管可以在肠道和肠道之间相互交通。
虽然这种疾病主要是消化道疾病,但它经常受到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关节炎滑膜组织活检标本可见间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多发性非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