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根据细菌感染的来源,通常分为四类:
1.脑脓肿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髓炎、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变可直接扩散到脑内,形成脑脓肿。其中,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引起的脑脓肿最为常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所有脑脓肿 50%~66%;。然而,近年来,由于许多中耳炎和乳突炎得到了及时治愈,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显著降低。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和胆脂瘤急性发作引起的脑脓肿。其感染主要通过鼓室盖或鼓窦影响颅内颞叶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2/5。
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影响小脑外侧上部,特别是儿童乳突骨质薄,易经感染Trautman三角形(即岩上窦下、面神经管上、乙状窦前)累及小脑。然而,儿童鼓房和乳突发育不良,因此儿童耳源性脑脓肿很少见。小脑脓肿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三分之一。耳源性脑脓肿也可通过静脉逆行转移到远处,如前额、顶部、枕叶,甚至偶尔转移到另一侧大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性。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变形杆菌和厌氧菌。厌氧菌主要是链球菌,其次是杆菌,也可以是混合性感染。
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被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这是罕见的。它主要发生在额叶的底部,主要是单发的。偶尔会有多个或多个房间。主要是混合细菌感染。头皮疖子、颅内静脉窦炎和颅骨骨髓炎引起的脑脓肿发生在原发病变附近,可发生脑脓肿、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脓肿,也可发生混合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多为混合菌。
3.创伤性脑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直接侵入大脑引起的。创伤不彻底,不及时,脑内有异物或碎片,可在几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受伤后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形成脓肿。一般来说,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主要位于创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物。
4.隐源性脑脓肿是指病因不明,临床上无法确定其感染源。原发性感染灶和继发性脑病灶可能较轻或抵抗力强,炎症得到控制,未被发现,但细菌仍潜伏在脑内。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可以发病。因此,这种脑脓肿本质上是血源性脑脓肿,这种脑脓肿在所有脑脓肿中的比例逐渐增加。CT检查前诊断困难,常误诊。
除细菌感染外,脑脓肿还包括由真菌、原虫和寄生虫引起的脑脓肿。近年来,免疫功能损害引起的脑脓肿报道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