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常规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片检查可见红细胞呈盔形、三角形、扭曲形和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增多。

   

       2、血小板计数:约93%血小板减少,进行性下降少于100×109/L(10万/mm3),严重时少于50×109/L(5万/mm3),常出现较早,周围血液可见较多的新生血小板、血小板≤30×109/L颅内出血有可能。

   

       二、凝血检查

   

       1、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为7~12分,在DIC高凝期缩短(≤6分),但高凝期很短,消耗性低凝期明显延长。

   

       2.凝血酶原时间(PT):DIC时90%新生儿可以延长PT正常值与日龄有关,有人认为生后4天内为12~20s(平均16s),DIC诊断标准:4天内≥20s,5天以上的日龄≥15s。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国内正常新生儿脐血测定结果与年龄相似(37~45s),一般认为>45s可作为DIC诊断标准。

   

       4.纤维蛋白原测定:新生儿正常值为1.17~2.25g/L(117~225mg/dl)年长儿为2~2.5g/L(200~250mg/dl),纤维蛋白原<160mg,有参考价值[半定量测定法小于1∶32相当于小于1.6g/L(160mg/dl)],小于1.17g/L(117mg/dl)诊断标准,DIC当纤维蛋白原极低时,预后不良。<160mg,有参考价值[用半定量测定法,小于1∶32相当于小于1.6g/L(160mg/dl)],小于1.17g/L(117mg/dl)为诊断标准,DIC时纤维蛋白原极度低下则提示预后不良。

   

       三、纤溶检查

   

       1.血浆凝血酶的时间(TT):新生儿正常值为19~44s(年长儿16.3s),FDP具有抗凝酶作用,纤溶亢进FDP增多,使TT延长,超过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纤维蛋白原极度减少也会引起TT延长。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血试验(3P试验):DIC由于继发性纤溶亢进,FDP本实验为阳性,与纤维蛋白单体形成的复合物增多。需要注意的是,65%婴儿出生后24h增加会增加内纤溶活力FDP,但24h以后如果3P此外,如果试验仍然阳性,则具有病理意义DIC晚期凝血因子被消耗和消耗FDP抗凝酶的作用,或由于FDP已被单核-去除巨噬细胞系统,3P因此,试验可以转化为阴性3P阴性试验不能排除D1C。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它是反映纤溶活力的指标,DIC由于继发性纤溶亢进,纤溶酶活性增强,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7天内生理纤溶活力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为84min,后转正常,为≥120min,DIC时常<90min,本试验不太敏感,一般不做。<90min,本试验不十分敏感,一般不做此试验。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饮食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医院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