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小儿颅内出血(ICH)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出血,及时手术,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儿童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移动。如果患者因特殊情况(急诊检查和手术治疗等)需要移动,应保持头部固定。昏迷患者应侧卧,保持呼吸道畅通。高烧时应及时冷却。如头痛、易怒,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足够的热量供应。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应注意纠正低血压,将血压提高到适当水平,注意血压升高引起的新出血。
2、病因治疗
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血小板减少,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液。血友病应输注Ⅷ或Ⅸ有效抗生素和抗纤溶药物应用于弥漫性血管内感染引起的低凝。
3、对症治疗
应及时处理严重症状,如积极抗惊厥、控制脑水肿、颅内高压等。氯硝西盘、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常用于抗惊厥。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于脑水肿的治疗。颅内高压患者可静脉注射脱水剂或利尿剂。
4、腰椎穿刺
脑脊液适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和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迅速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颅内高压,减少脑膜刺激症状。但如果儿童头痛严重、呕吐频繁或极度易怒,甚至出现早期脑疝,应避免腰部穿着,以免诱发脑疝。这种方法不需要用于出血量小、症状轻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5硬膜下穿刺
适用于大脑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尤其是前囟未闭合时。穿刺成功后,液体应自动流出,而不是空针吸入。每次流出的液体量不宜过大(一般不得超过)15ml),否则,它可能会导致再出血,甚至导致死亡。穿刺间隔取决于硬膜下的出血量或颅内压,通常每天或第二天穿刺一次。硬膜两侧血肿,每天只穿刺一侧,交替进行。液体量的逐渐减少和颜色的逐渐褪色是改善的迹象刺间隔可以延长甚至停止。
6、手术治疗
如果出血量大,脑实质性症状严重或脑疝等危险症状,应进行早期手术,以消除血肿。一般情况下,脑血管造影和手术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包括血肿清除和局部畸形血管治疗,通常在发病后2周左右进行。大部分脑凸桥静脉出血引起的硬膜下出血可通过反复硬膜下穿刺引流治愈,少数需要手术治疗。新生儿脑室周围-治疗脑室内出血和脑积水,提倡反复腰部穿适量脑脊液或乙酰唑胺等药物治疗15mg/(kg·d)、呋塞米1~2mg/(kg·d)或甘油等,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如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和脑室引流-腹腔分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