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心电图检查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
1、QRS波
提前出现QRS波,变形宽大,时限:成人>0.12s,儿童>0.10s,婴儿>0.09s,起搏点在希氏束附近,QRS波形可以接近窦性,离希氏束越远QRS波宽畸形越明显,其次是T波方向往往与主波方向相反。
2、提前QRS波前无P波
若QRS波发生很晚,可以落在窦性P窦性在波后形成P波及提前室性QRS波的“P-R′间期”,其比正常P-R间期短,P-R′0.10s。
3、通常有一个完整的补偿期
但由于期前收缩发生得很早,可能会逆转到心房,改变窦房结原有的节奏,导致补偿期不完整,其次是P-R间期延长是由隐藏干扰引起的,可能发生在心率较慢时“插入性”在不影响窦房结自律的情况下,期前收缩(又称间位性期前收缩)。
4.室性期前收缩
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成对或成对。成对期前收缩,即两个室性期前连续收缩;二联律,即窦性搏动后一个室性期前收缩;或三联律,即两个窦性搏动后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五、联律间期
如果同一导联律间期是恒定的,大多数病例的联律间期是相等的QRS波形一致,是单源性期前收缩;如果同一导联的联合间期相等,QRS波形一致,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不同,QRS波形一致,有时室性融合波,有时室性并行心律,两次异位搏动之间的时间间隔有一定的倍数关系。
6、起源点定位
不同部位起搏的室性期前收缩在心电图上有不同的表现,异位起搏点的位置可以根据心电图初步判断。
应该常规做X线和B超检查。
二、运动试验
观察运动后室性期前收缩减少、消失或增加,或诱发室性心动过速;ST-T波变化,随心率增加Q-T室性期前收缩是否延长,包括联合或并行期前收缩,运动后期前收缩是否消失或减少,上述检查无异常,预后良好,一段时间后,期前收缩可自行消失。
三、超声心动图
观察心脏大小、室壁和瓣膜,改变心功能,有助于诊断二尖瓣脱垂、左室假腱索、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导致右室心律失常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