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也不知怎么,emo突然就风靡了起来,和随处可见。一张忧郁图配一段悲伤文案,被戏称为“网抑云”的网易云也随处可见各种丧文学评论。这些内容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在深夜里处于emo状态的年轻人们。
北京心理医院:别在经常抑郁了,这很危险!
emo的全名是感情化说唱,初诞生于HardcorePunk中派生的一种艺术家气息的音乐风格,在九十年代末成为地下摇滚中的中坚力量。乐队成员有时会在表演中自然而然的出现情绪化的表演。因此,emo取自于英文单词emotion的首字母简写,现代年轻人以此来形容自己现在进入了一个情绪低谷或者情绪爆发的状态,类似于蚌埠住了、我裂了等等……
而借着网络将这些低谷情绪或者爆发情绪向外输出,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抒发自我情绪的一种方式。有的人自我调侃,有的人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但,长期处于emo状态是会出问题的。
有一位长期处于emo一员的女生,我们叫她S。她在短期内经历了事业情感的双重打击,于是她经常在夜晚进入了emo状态。
她把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文字或图片都保存起来,在伤感风格的歌曲下面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似乎只有丧文学才能让她感到自己可以脱离现实生活。久而久之,S女生上瘾了。Emo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因为处于emo状态要么对外界释放各类恶劣情绪,要么对自己施加,时间一长,这种状态就会成瘾。
虽然白天她一如既往的工作,但一到夜晚,她就会自动进入这种状态中。她自己认为自己为了避免痛苦情绪的出现而主动去靠近这种痛苦,而这种近似于精神自虐的行为也使她患上了抑郁症。
而另一部分人则因emo状态饱受失眠的折磨。
当夜晚emo成为了一种选择,熬夜就不可避免了。而深夜的emo会经常导致失眠,第二天起来却更困倦,而到了晚上又进入了深夜emo,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北京心理医院:别在经常抑郁了,这很危险!
熬夜滋养的伤感情绪,不仅伤身,还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反应迟滞、记忆力下降等。而且长期的emo非常容易发展为各类精神障碍,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甚至因为长期处于emo状态还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那为何现在的年轻人会选择进入emo状态?明确的说,社会的内卷、节奏快、竞争压力大、情感脆弱都让现代的年轻人成熟着前所有未的压力。有人觉得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过脆弱,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从小孩过度到大人的这个阶段,身份也开始有所变化,年轻人们很有活力,也有来自家庭、亲人等各方面的压力存在,这些压力放在一个社会阅历十分丰富的人身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担子,更别说是刚入社会还没完全成熟的年轻人们了。
而且,emo文化其实一直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段。70后的人们用摘抄诗歌词句来抒发情怀,80后的人们听各种歌曲,90后选择了空间、博客等方式,而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了emo。
发泄情绪是应该的,但要选择正常的方式。如果让emo变成了生活常态,那对自己来说就是把帮手变成了凶手。
能够去迎接艰难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而如果遇到了太过糟心的事,除了寻求帮助之外,也可以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