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其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对先天性胆管囊扩张症本身的诊断意义不大。
1.肝功能检查 用于患者是否有黄疸、胆道梗阻和肝功能状态,以及合并肝硬化。
2.血淀粉酶 用于了解患者是否有合并胰腺炎的可能性。淀粉酶的增加也可以提示患者是否有胆胰管异常。正常的淀粉酶并不意味着患者没有胆胰管异常,这在临床上需要注意。
3.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癌胚抗原、CEA、CAl9-9,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有助于检出肿瘤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率很低。Ishide报告仅有3.5%。由于检查和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率已经达到72%~90%。婴儿较成人易于诊断。为了提高诊断率,除了一般性的理学检查外,还可酌情考虑选择下列辅助检查方法:
1.B超、CT 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可以更好地确定囊肿的大小和部位。诊断率高,可鉴别肝脓肿和肝肿瘤。特别是廉价有效B超,可作为检查方法的首选。B如果在可疑胆管囊肿中发现囊壁增厚或结节变化,应警惕癌变。
2.腹部X线检查 囊肿大时,可发现与囊肿一致的阴影和充气胃肠压力移位的图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钡灌肠能更准确地反映囊肿压迫周围器官的增加。当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时,可以看到十二指肠C肠环影增大,向前向下移位。如果囊肿位于十二指肠,相当于壶腹,则可见十二指肠变形或充盈缺损。钡灌肠时,结肠肝区向前向下移位。
3.肾盂造影 可发现肾盂因囊肿压迫输尿管而扩大变形,有利于鉴别肾肿瘤、畸形和腹膜后肿瘤。
4.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可发现无血管肿块影。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 不仅可以显示囊肿的位置和类型,还可以了解整个胆管系统。检查胰胆管合流异常时是否有结石、肿瘤和ERCP特别有益。严重黄疸胆管炎或ERCP在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实施PTC检查。如果在超声引导下行走。PTC更安全可靠。当两者结合使用时,对于无典型三主征或疑难病例的诊断尤为有价值。
6.131I玫瑰红扫描 可用于检查儿童胆管疾病。
7.静脉胆管造影 由于儿童胆囊浓缩能力差,胆囊扩张部位大量胆汁显影不足。因此,如果用于儿童5%葡萄糖50ml加入胆影葡胺1g胆管造影效果较好。
8.99mTc-HTDA能显示胆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
9.造影 可大大提高本病的诊断率,了解整个胆管病理变化。
10.MRI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是目前拥有和ERCP相当大的诊断价值可以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胆囊、胰管和胆胰管的交汇处,不担心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对于不适合的人ERCP的患者其诊断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如重度黄疸、合并胰腺炎发作者、既往曾行胆肠吻合的病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