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随着ROP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治疗儿童的预后大大改善,合理的早期眼底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关键。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上分为急性活动期、退行期和疤痕期。

       1. 基于急性活动期ROP国际分类法(ICROP),本病活动期分期有3个基本概念:按区域定位,按时钟钟点记录病变范围,按疾病轻重分为Ⅰ~Ⅴ期。

       (1)分区:视网膜分为3区,Ⅰ区域: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到黄斑中心凹距的两倍为半径,ROP发生在该地区的人最严重。Ⅱ区域: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与鼻锯齿缘的距离为半径,Ⅰ圆内区域以外。Ⅲ区:Ⅱ区以外的颞侧半月形区域,是ROP最高发区。

       (2)分期:分5期,Ⅰ血管变化阶段:这种疾病的早期阶段。动静脉曲线扩张。静脉直径有时比正常直径大3~4倍。毛细血管可以在视网膜周围的血管末端看到。视网膜后部血管区域与周围无血管区域之间有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Ⅱ期间,视网膜病变阶段:病变进一步发展,玻璃体混浊,眼底朦胧。新的视网膜血管增多,主要位于赤道部附近,也可见于赤道部前后极端。该区域的视网膜明显隆起,其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不同大小的视网膜出血。白色边界进一步变宽和增加,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的脊柱隆起。Ⅲ早期增生阶段:上述局限性视网膜隆起处出现增生血管线索,并发展到玻璃体内,导致眼底周围(大多数)或后极(少数)视网膜小范围分离。山脊隆起越来越明显,呈粉红色,表明新血管不仅生长到山脊,而且发展到山脊。伴随着纤维增生,并进入玻璃体。Ⅳ中度增生阶段:脱离范围扩大到视网膜的一半以上。A与B 2级。ⅣA脱离周围视网膜不累及黄斑,ⅣB视网膜脱离涉及黄斑。视网膜脱离多为牵引性,但也有渗出性。Ⅴ期,极度增生阶段:视网膜完全分离。有时玻璃腔内会有大量的血液积累。视网膜完全分离,通常是漏斗型,可分为宽漏斗、窄漏斗、前宽后窄、前窄后宽四种。在此期间,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和机化膜的形成RLF。

       (3)特殊病变:

       ①附加病变(plus):后视网膜血管愤怒、扭曲,或前虹膜血管高度扩张。附加病变是ROP一旦出现活动期指征,往往意味着预后不良。

       ②阈值病变(threshold ROP):ROP Ⅲ期,处于Ⅰ区或Ⅱ新生血管连续占5小时;或者病变不连续,但累计8小时,伴随plus。这是早期治疗的关键时期。

       ③阈值前病变(prethreshold ROP):包括两种情况。如果病变仅限于Ⅰ区,ROP可为Ⅰ、Ⅱ、Ⅲ期;若病变位于Ⅱ有三种情况:Ⅱ期ROP伴plus;Ⅲ期ROP不伴plus;Ⅲ期ROP伴plus,但新生血管血管的时间不到5个小时或8个小时。

       ④Rush病变:ROP局限于Ⅰ新生血管行径平直。Rush病变发展迅速,展迅速,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

       2.大多数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休ROP自然停止,进入退行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脊髓上的血管继续生长为正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脊髓逐渐消退,周围的视网膜逐渐透明,没有后遗症。20%~25%儿童病情进展进入疤痕期。

       3.疤痕期 由于该病可以从活动期快速移动到疤痕期,活动期和疤痕期病变通常同时存在于同一病例中,因此残留的不可逆变化期一般称为疤痕期。疤痕期一般分为5度:

       1度:眼底后没有明显变化,周围有轻微的疤痕变化(色素沉着、脉络膜萎缩),大部分视力正常。视网膜血管狭窄,视网膜周围灰浑浊,形状不规则,附近玻璃也有小浊度,常伴有近视。

       2度:视网膜血管牵引颞侧,黄斑偏向颞侧,色素沉着,周围可见不透明的白色组织块。如果黄斑部位健全,视力良好;如果病变涉及黄斑,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周围有机化团块,视盘和视网膜血管被牵引移动到一侧,视盘边缘有色素弧,视盘褪色。

       3度:形成视网膜皱褶,与病变玻璃体膜愈合,用血管包裹,延伸到周围部位,与白色组织块相连。0.1下面。纤维机化膜拉动视网膜形成一个或多个褶皱。每个褶皱都与视网膜周围的膜样机化块相连。905个褶皱位于颞侧,105个位于鼻侧。颞上颞下侧很少见。视网膜血管不沿此褶皱分布,与先天性视网膜褶皱相连(congenital retinal fold)不同。

       4度:在晶状体后部的玻璃体中,灰白色混浊物占据了瞳孔领的一部分。晶体后面可以看到纤维膜或脱离机化视网膜的一部分,瞳孔领被遮挡。眼底红光反射可以在没有遮盖检查眼镜的情况下看到。

       5度: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殖,形成角膜浊度和白内障,常出现眼球萎缩和视力丧失。晶体后面的整个晶体被纤维膜或分离的机化视网膜覆盖。散瞳检查显示瞳孔周围呈锯齿状延长的睫状突出物。前房很浅,虹膜前后经常粘连。角膜也可能因继发性青光眼或广泛虹膜前粘连而浑浊。眼球比正常人小,内陷。

       4.眼底检查

       (1)第一次检查时间:及时检测有效筛查的早期阶段ROP,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次数。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提倡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出生后4周开始眼底检查。<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2)随访检查:根据第一次检查结果,如眼睛无病变或只有Ⅰ期病变可每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如果有,Ⅱ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应每周复查一次。如果在随访过程中ROP如果程度下降,可以每两周检查一次,直到病变完全退行。如果发生,可以每两周检查一次。Ⅲ期病变应每周复查2~3次。如果达到阈值水平,应在诊断后进行。72h内冷凝或激光治疗。

       (3)检查方法:检查前半小时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扩散瞳孔,检查时用倍诺喜眼水麻醉眼球表面,然后用开眼睑器将眼睑分开,间接眼底镜和屈光20~30D眼底检查的镜头。检查过程最好在护理人员、新生儿医生和眼科医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眼睛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为了减少乳汁吸入,检查后30min~2h进食前,体重越小,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这种疾病绝大多数发生在早产儿,有温箱过度吸氧的历史,可以诊断。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饮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