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患上大疱性表皮松解病后,都想知道为什么会患上大疱性表皮松解病。专家告诉患者,大疱性表皮松解可以遗传。如果你想知道具体的原因,你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但是,我们可以告诉您临床病理机制,详情如下:

       1. 单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EBS)遗传学基础

       单纯大疱性表皮松解患者角蛋白K5及K14基因分析发现了三种主要亚型的角蛋白突变。功能研究表明,这些突变导致了疾病。该病基因位于染色体 12qll~q13或17q12~q21,角蛋白K5和K14它们分别位于两个位点。因此,简单的水泡性表皮松解症是由特异性基本角蛋白基因缺陷引起的。报告的大多数病例都有这两个角蛋白基因编码区域的点突变。然而,基因缺陷也可能位于K5和K14基因以外。最近发现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有肌营养不良,与角蛋白丝相关。(plectin)突变相关。因为角蛋白基因及转录产物长度(1.8~2.1kDa)对单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角蛋白突变的筛查主要是由于DNA实施测序。特别是当可以进行皮肤活检时。.细胞培养和角质形成mRNA提取时。如果用抗体进行诊断和分析,角蛋白多肽关键区域的一组抗体的产生有利于未来的诊断。此外,随着形式-敏感胶电泳(CSGE)引入等方法,可对DNA快速检测单个碱基的变化。对角蛋白基因突变的筛查也可以变得更加简单。这种方法对大量患者的标本筛查尤为有用。它还消除了整个基冈或转录基因测序的需要。

       2. 营养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遗传学基础

       正常皮肤,Ⅶ型胶原蛋白分为反向二聚体,通过重叠羧基末端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链中的二硫键加强的。这种稳定性Ⅶ锚原纤维侧向聚集型胶原分子。Ⅶ型胶原合成后,进一步组装成锚纤维。因此,在转录或翻译水平上Ⅶ超分子组装成锚原纤维的突变可表现为营养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

       对于HS-RDEB,目前发现病人Ⅶ密码子的两个等位基因提前终止(PTC)突变基因表达水平较低,但翻译的蛋白质在羧基末端被切断,不能组装成锚原纤维。HS-RIDEB超微结构中完全缺乏锚原纤维的改变一致,这也可解释此型的特点皮肤极度脆弱。在轻型RDEB,等位基因可以编码全长Ⅶ型胶原肽,但经常发生错义突变,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锚原纤维的组装。

       显性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突变发生在胶原分子中Gly-X-Y以氨基酸序列为特征的结构域的甘氨酸残基替代。甘氨酸替代使胶原蛋白三环结构不稳定,干扰其分泌,易于在细胞外降解。因此,甘氨酸替代的作用是翻译后的水平。Ⅶ型胶原蛋白由三种相同的胶原蛋白组成α1(Ⅶ) 1/8的三环分子是由多肽组成的同质二聚体正常的。因此,一些正常的锚原纤维可以在口腔中形成,这与超微结构观察到的细锚原纤维和DDEB相对较轻的临床表现相同。除经典之外DDEB两种临床亚型(胫前营养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和Bart甘氨酸替代突变存在于综合征中。

       3.交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遗传学基础

       与前两种大疱性表皮松解中观察到的基因纯合不同,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显示出高度的基因杂合。目前认为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基因与其发病率有关。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JEB),水泡发生在真皮表皮交界处的基底膜中,即透明带或重叠的半桥粒水平。在电镜下,观察到半桥锚丝复合体区域异常。对大量致死性和非致性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编码锚丝蛋白-层粘连蛋白5的三个组成多肽α3、β3和β2三个基因发生了特异性突变。最近,编码半桥粒其他成分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一些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的亚型中。例如,编码表皮细胞特异性整合素检测到一个大疱性表皮松解并幽门闭锁患者α6、β4的亚单位β4基因突变。在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临床表现较轻的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显示代码180kDa大疱性天疱疮抗原2(BPAG2,亦称为XⅦ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最近对交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子基础的理解强调了半桥粒一锚细丝复合体的复杂性和发病率的作用。

       温馨提醒:本文介绍了大泡性表皮松解病的病理机制。我相信你对这种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预防病因,消除所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这样,大泡性表皮松解病的患者就会减少,患者就不会遭受疾病的折磨。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状

大疱性表皮松解治疗

大疱性表皮松解病因 大疱性表皮松解饮食
大疱性表皮松解医院 大疱性表皮松解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