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方法根据患病类型和末端高度而异。

       (1)会阴前肛门无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一般不需要治疗。肛门或直肠下端有轻微狭窄。一般来说,扩张可以恢复正常功能。扩张方法是用特殊的金属探头从肛门插入直肠d,留置15~20min,逐渐改为隔天一次或每周一次1~2第二次。一般持续6个月左右,直到排便正常,可以保持狭窄,不复发。探子要从小到大,直到能通过食指。并且要教家长用手指扩肛。如果肛门明显狭窄,必须进行手术。

       (2)低肛门直肠畸形:包括瘘管和无瘘管,以及肛门闭锁伴前庭瘘管,应进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无瘘管或瘘管但不能维持排便的人通常需要在出生后1~2手术在一天内完成。对于前庭瘘、肛门狭窄等伴有较大瘘孔的人,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能保持正常排便,可在6个月左右进行手术。

       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方法是在正常肛门位置进行“X”各长的形切口1.5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将直肠盲端分离到深部钝性,然后通过肠壁可以看到深色胎粪。用组织钳夹住直肠盲端,或用0号线在直肠盲端缝合2针支撑线。缝线只穿过浆肌层,不穿透整个肠壁层,以免胎粪从针孔溢出。用止血钳夹住纱布球,靠近肠壁进行钝性分离。首先,游离直肠后壁和两侧壁,最后游离直肠前壁。前壁靠近尿道(或阴道)。为了防止尿道(或阴道)损坏,在这里注入0.25%利多卡因溶液1~2ml,使肠壁与尿道(或阴道)壁分开,即可较易分离。游离直肠要充分,一般以使直肠盲端自然突出于皮肤切口之外0.5~1.0cm为宜。

       用4号线缝合直肠壁前、后、左、右浆肌层4针,固定括约肌。“+”切开直肠盲端,排出胎粪。将皮肤切口的四个皮瓣尖插入直肠盲端“+”在字形切口的间隙中,直肠用1号线与皮肤准确缝合,先在四角皮瓣的八个尖端缝合,然后在两条缝线之间缝合1~2针,保留一条缝线来固定肛管。选择厚肛管,用凡士林纱布包裹,插入直肠4~5cm。

       肛门会阴瘘,其直肠盲端接近肛门皮肤,主要在1cm内部。手术开始前,从瘘管中填充凡士林纱线,防止术中粪便流出。沿瘘管两侧和后缘半环形切开皮肤,并向后延伸1.5cm。游离直肠后壁及两侧壁,前壁不需游离。待肠壁充分游离后,剪去已游离的部分瘘孔边缘,并沿瘘管纵行切开直肠后壁1~1.5cm,将直肠壁和括约肌缝合固定3针,结节缝合直肠和皮肤。

       对于罕见的阴囊或阴茎皮肤瘘,术中无需游离和切除瘘管,仅在其基底部,即切断和结扎进入直肠的部分。这种瘘管在未来更加机化和锁定。如果瘘管不能锁定,在2~3岁时切除。

       肛门前庭瘘在肛门正常位置作出“X”形状切口,以保持阴唇后组合的完整性。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深度钝分离,以显示直肠盲端和瘘管。游离直肠后壁和两侧壁,在近前庭横断瘘管,然后从下到上分离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如游离瘘管,然后切断,因为瘘管附近的直肠与阴道后壁紧密粘合,如果勉强分离,很容易造成阴道或直肠损伤)。然后将远端瘘管从前庭的瘘管中翻出,并在瘘管附近缝合。缝合直肠和皮肤。

       (3)中位肛门直肠畸形:常伴有直肠尿道球瘘或低位直肠阴道瘘。由于瘘管位置特殊,不易从盆腔或会阴暴露,应进行骶会阴肛门成形术。该手术应在儿童6个月左右进行,因此对于无瘘和直肠尿道瘘的中位畸形儿童,应先进行横结肠瘘,以缓解梗阻症状。伴有低直肠阴道瘘,瘘管大,一段时间内仍能保持正常排便,无结肠瘘。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是尾骨尖下方的半弧形切口,长度约5cm,肛尾肌膜沿中线切开,靠近中线深部分离,以免损伤支配肛提肌的神经。中位畸形耻骨直肠肌包围瘘管和直肠盲端后下方,用直角钳紧贴直肠进行钝性分离,边分离边向前推,张开两钳叶,直至钳尖插入肌环。轻轻移动,以免撕裂肌纤维。

       做肛门“X”止血钳插入外括约肌,轻轻向上分离,与自骶切口插入的直角钳相遇。然后将胶带通过外括约肌中心和耻骨直肠肌环从两个切口拉出,用宫颈扩张器将两个肌环逐渐扩大到可以通过直肠。

       对于伴有尿道或阴道瘘的人,应直视下游离瘘,切断、缝合或缝合残余端。完全游离直肠,使直肠自然下降到肛门切口,直到从肛门切口插入组织钳夹住直肠盲端,慢慢拉到肛门。直肠和皮肤用丝线缝合。伴有尿道瘘的人应进行耻骨膀胱瘘,并取出尿道内导管。

       (4)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包括无瘘、有瘘、直肠闭锁。诊断确定后,为挽救儿童生命,应进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以缓解梗阻症状。6个月后,骶腹会阴肛门成形。

       切开尾骨尖下方的皮肤2~3cm,肛尾肌膜沿中线切开,深部分离。耻骨直肠肌在尿道或阴道壁后移位,位于尿道或阴道壁后面。暴露肌肉后,用直角钳紧贴尿道或阴道后壁,张开两钳叶分离,向前推,直到钳尖插入肌环。然后将直角钳尖端向后移至会阴新肛门,作为会阴切口,与骶切口相连,并通过外括约肌中心和耻骨直肠肌环从两个切口引出胶带。

       腹部游离直肠沿直肠周围钝性分离,露出直肠盲端。如果有瘘管,应充分暴露、夹紧和切断。碘酊和酒精处理后,丝线贯穿缝合和结扎。同时,残留的粘膜应去除,以避免分泌的粘液积聚。充分游离直肠和乙状结肠,使其无张力到达会阴切口外。用组织钳通过会阴切口进入腹腔,夹住直肠,将直肠盲端拉下会阴切口外。牵引时防止扭转。取出胶带,缝合直肠和皮肤形成肛门。

       骶腹会阴粘膜下切除肛门成形术:骶及会阴手术步骤及Stephens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也是如此。腹部手术,在盆腔腹膜折叠处切开盆底腹膜,游离乙状结肠。将生理盐水注入腹膜折叠部分的直肠浆肌层和粘膜之间,使粘膜与肌层分离。切开浆肌层,保持粘膜完整。沿粘膜下层用锐钝分离到远端,直到直肠盲端,结扎、切断瘘管,切断肌鞘下端。然后用大弯曲血管钳通过会阴切口穿过肛门外括约肌中心、耻骨直肠肌和直肠盲端切口,夹住直肠近端,从会阴切口拖出形成肛门。该手术避免了盆腔剥离面广、损伤大的缺点,但可能形成直肠鞘积液、脓液积累和尿道憩室。

       2.手术方法

       (1)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1980年由Vires和Pena适用于高中肛门直肠畸形。

       从骶尾关节上方到肛门穴位前方,用针状电刀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在电刺激下观察两侧肌肉的发育,将横纹肌复合体从中间分为左右两部分,露出直肠盲端。先游离直肠后壁和两侧壁,最后游离直肠前壁。如果有尿道(阴道)瘘,在直肠盲端缝支撑线上切开肠腔,直肠前壁中心凹陷处为瘘管。直视下距瘘管3mm切开肠壁一圈,用4-O~6-O尼龙无损针线缝合闭锁瘘管,自下而上游离开直肠前壁,直到直肠无张力到达肛门。如果直肠不能达到肛门或张力,可以将直肠周围的纤维膜拉到张力处,做多个不同水平的小水平切口松动,可以延长直肠约3~5cm,或者开腹游离直肠。如果直肠盲端极度扩张,难以通过肌肉复合体,直肠后壁应倒置“V”形状剪裁,使其直径为1.2~1.5cm。直肠放置在左右两部分横纹肌复合体之间,将肌复合体与肠壁缝合固定数针,修复肌复合体和外括约肌。直肠与肛周皮肤缝合形成肛门。

       手术的优点是所有手术都是直接进行的,术野清晰,避免盲目切割和分离,尽量减少手术损伤。尽量保留直肠和肛周组织,恢复直肠与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以便术后获得更好的肛门控制功能。

       (2)排泄腔畸形修复:排泄腔畸形出生后应立即进行结肠瘘,改变粪流,保持排泄腔出口清洁,防止尿路感染。根治性手术的时间应根据儿童的情况、畸形的复杂性和操作人员的经验来确定,一般在6个月后进行手术。其他人则主张,阴道成形术应在青春早期完成。

       术前应从泄殖腔开口进行逆行造影,了解畸形类型为常见型、高型或低型。不仅要了解泄殖腔的大小、尿道瘘和直肠瘘的高度,还要了解子宫的发育和畸形,以便选择手术。

       手术后的中矢状切口。从骶骨中段到泄殖腔外口,在电刺激的指导下,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分离在中线。充分游离泄殖腔管,露出直肠进入泄殖腔的入口。在直肠粘膜缝的几条牵引线下,在直肠和阴道壁之间进行粘膜分离。一般分离到阴道开口以上2cm,直肠和阴道壁开始独立分离,直肠的长度可以无张力地到达肛门皮肤。直肠分离后,阴道后壁可以暴露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将阴道从尿道和阴道的共同壁之间分离成粘膜。这里很难分离,因为阴道从后面包裹了一半以上的尿道,而且组织弹性很差。阴道分离后,阴道前壁经常出现缺血。阴道分离越长,缺血越严重,尿道阴道瘘就越容易发生。阴道完全自由后,尿道修复,特别是共同管两侧的横纹肌对控制排尿起着重要作用。修复尿道,缝合两层,然后将阴道缝合在尿道后面的皮肤上。对于严重损伤阴道前壁的病例,为防止尿道阴道瘘,应扭转阴道90°,即使有血液循环的阴道侧壁接触到尿道缝线。如果阴道不能到达会阴皮肤,阴道形成可以选择以下方法:

       ①皮肤阴道成形术:适用于阴道缺损较短的病例。皮瓣从未来阴道两侧皮肤或阴唇皮肤形成,应为保持皮下组织血液供应良好的全厚皮瓣,两侧皮肤缺损缝合闭合。

       ②肠道阴道成形术:阴道缺损较多或无阴道病例,用带肠系膜的回肠或乙状结肠修复阴道。也就是说,尿道修复和直肠游离后,打开腹部,切断带肠系膜的肠管,从会阴拖出。肠道近端缝合在子宫或阴道下缘,肠道远端缝合在会阴皮肤上。

       最后,直肠修复形成肛门,即将直肠放置在肛提肌和外括约肌的中心,将肌肉与肠壁缝合固定数针,重建会阴。

       耻骨上膀胱造瘘应进行排泄腔畸形修复。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肛门和阴道应扩张。新阴道不能随着身体的发育而成比例扩张。因此,阴道扩张应持续到青春期。

       (二)预后

       近年来,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总病死率由过去决定25%~30%降至近年的10%左右,手术死亡率已降到2%左右。

       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部分儿童功能障碍严重,给儿童及其家属造成长期甚至终身疼痛和麻烦。肛门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术后排便障碍的发生率和高功能障碍畸形的发生率为86.4%,中位畸形为47.9%,低位畸形为27%。

       对于肛门排便功能的客观准确判断,李正、王俊英等综合国内外相关信息及自身经验,并考虑设备条件,提出了肛门成形术后肛门功能的综合评价标准。建议根据直肠肛门压力测量、肌电图和钡灌肠确定临床评分(表6)X线路检查等指标确定的客观评分方法。在众多客观检查指标中,选择主要代表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肛管高压区长度,代表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肌电图静止时波幅,代表耻骨直肠肌位置和功能的肛管直肠角,以及代表盆底横纹肌收缩功能的直肠肛管收缩压差(表7)。该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排便功能。对于排便功能差的儿童,括约肌成形术应在系统生物反馈肛门功能训练后进行矫正。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症状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治疗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因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饮食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医院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