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 可发生任何器质性心脏病,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特别是多源性房前收缩)、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等。
2.药物和电解质 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锑和各种麻醉剂的应用可在性期前收缩。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酸碱中毒等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也可在性期前收缩。
3.神经异常状态 期前收缩的出现没有明显的诱因,但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疲劳、饮酒过多、吸烟、喝浓茶、喝咖啡、吃饱饭、便秘、腹胀、消化不良、失眠、体位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由此引起的房性期前收缩在睡前或静止时容易发生,运动后或心率增加后减少或消失。房性期前收缩也可由心脏的直接机械刺激(如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等)引起。
4.内分泌疾病 甲亢、肾上腺疾病等。
5.正常健康的心脏 房性期前收缩可发生在所有年龄组的正常人群中,儿童很少见。它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它可能是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亢进可导致期前收缩。
(二)发病机制
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是心房组织自律性异常增加最常见的,其次是折返激动引起的,触发激动后除极引起的最少见。
1.心房组织的自律性异常增加 除窦房结以外的心房很多部位,尤其是房间束,都会产生房间异位兴奋。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脏的最高节律点,离心房很近。因此,每次窦房结的兴奋都能使心房自律细胞除极,抑制心房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当局部心房组织缺血、损伤、复极不一致、室内压力升高时,由于心房相邻组织之间的电位差,可以产生局部电流,使心房细胞部分除极,从而达到阈值电位,导致房性期前收缩。
2.心房内折返兴奋 心房内有前、中、后三个结束,可形成折返通道。此外,还有许多解剖学和功能性的折返通道。当窦节律一次刺激心房时,只要满足折返的三个条件:①必须有解剖或功能上的环路,包括兴奋顺传支和兴奋逆传支;②环路一支具有单向传导阻滞,即前向传导阻滞,而逆向传导部分阻滞;③适当的传导减慢,即当回路逆传的兴奋到达顺传支时,顺传支应再次兴奋,因此传导不能太快。你可以通过心房再次兴奋,产生房间性别前的收缩,并下传到心房。
3.触发刺激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个自发刺激的动作电位后,出现一个缓慢的除极波。当波达到阈值时,可以引起另一个动作电位,称为后电位。除极后的动作电位称为触发刺激。当后电位达到阈值时,会引起触发刺激(即期前收缩),并可连续多次形成心动过速。
近来发现部分房性期前收缩系起源于肌袖组织(指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