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1.大泡状视网膜脱离(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 多发性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也伴有无孔性视网膜脱离,又称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前驱期常有反复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突然发病后,圆形黄白色素上皮脱离,然后无孔性视网膜脱离,与葡萄膜泄漏非常相似。但后者往往有周围的脉络膜脱离,这可以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中浆病史来区分。
2.后巩膜炎 在某些情况下,环形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也可能发生,视网膜下的液体也可以随着身体位置移动。但后巩膜炎多为眼痛、眼球运动痛、眼红、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甚至眼球突出。患者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伴有前巩膜炎。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后脉络膜脱离、巩膜增厚和球后水肿。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由低眼压或玻璃体对视网膜的刺激引起的。常伴有葡萄膜炎、眼痛结膜充血,眼压极低。
4.Harada病 眼底有渗出斑,伴有视网膜脱离,但脱离不随体位移动,前后节有明显炎症。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炎症消退,视网膜脱离复位。
5.脉络膜肿瘤 超声波和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区分,眼压正常或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