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抽搐,从字面上看,我们很容易知道这是一种持续或间歇性面部肌肉痉挛的疾病。有些人在生活中会有这种症状,但很多时候被忽视,现在让我们知道为什么会有面部肌肉抽搐。

       (一)病因

       面肌痉挛的病因不明,面肌痉挛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某些部位的病理刺激。这些刺激可能来自椎体-动脉硬化扩张或动脉瘤压迫基底动脉系统。1967年Jannette面部痉挛的主要原因是面部神经根部受到微血管压迫。如果微血管被拉开,可以缓解面部痉挛。小脑后下动脉或其分支的压迫占60%,小脑前下动脉和椎动脉分支的压迫各占20%~30%。没有其他原因1%,如小脑桥角肿瘤、炎症、面神经炎后脱髓鞘变性、静脉压迫等。

       (二)发病机制

       大多数面肌痉挛患者对小脑桥角部血管压迫的看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面神经根部异常动脉血管压迫5mm其中,由于反复受到动脉搏动的刺激,面神经受到神经纤维的压力,受压部位髓鞘萎缩变性,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短路。跨神经元退化,中心失去兴奋的集成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爆炸性下传,引起面部肌肉痉挛。压迫血管常见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多个血管环(复合)、椎动脉、无名动脉和静脉。

       在一组手术中观察到368例面肌痉挛患者时,发现小脑桥角周围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蜘蛛网膜逐渐增厚,这是面肌痉挛的另一个病理基础。当动脉血管弯曲延长时,蜘蛛网膜粘附并拉近面神经根5mm在这种情况下,动脉搏动的冲动会导致面部肌肉痉挛。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由于纤维变性较少,蜘蛛网膜粘连较轻,抽搐仅限于小区域(主要是眼轮匝肌)。随着变性的加重,蜘蛛网膜粘连加剧了致血管的接近,抽搐的范围和程度也扩大了。

       王海波等。(1991)对1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手术取样,并观察透射镜。电镜下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线粒体呈空泡状,大量类似应用-兰切迹的结构,髓鞘呈不规则梭形肿胀。髓鞘区域性增厚并向轴突内突入,形成“丛状神经瘤”。髓鞘变性板层分离,形成各种不规则、缠绕状、扭曲及片段状结构。严重者髓鞘崩解,呈现节段性脱髓鞘。Schwann细胞变性。

       从以上原因和发病机制可以看出,面部肌肉抽搐不仅仅是面部肌肉的问题。这种症状之所以出现,是为了提醒我们可能有问题,然后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医院检查。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面肌抽搐症状

面肌抽搐治疗

面肌抽搐病因 面肌抽搐饮食
面肌抽搐医院 面肌抽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