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风湿性多肌痛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通常有持续的颈痛、肩痛等症状。因此,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风湿性多肌痛的详细治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MR虽然诊断后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一旦发现伴有巨细胞动脉炎的迹象,除颞动脉炎外,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检查,包括颞动脉活检。一般治疗主要是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运动,以避免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运动障碍。药物治疗有两个目的:缓解症状,预防潜在血管炎并发症。
(1)非甾体抗炎药:症状轻微或无血管炎PMR特别是颞动脉活检阴性的人,可以先尝试非甾体抗炎药,如肠溶消炎痛25mg,2~3次/d,双氯酚酸(扶他林)(25mg,2~3次/d)可控制肌痛、头痛等症状。有报道称10%~20%患者可以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病情,而无需添加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部分缓解症状,但不能预防血管炎并发症。因此,一般认为,泼尼松等短期皮质激素是本病的首选。
(2)糖皮质激素:症状轻微PMR,5~10mg如果用其他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或相当剂量。PMR正确正确,激素使用后临床症状可迅速缓解,常用于判断PMR诊断是否正确,如果治疗后没有反应,则需要进一步消除其他疾病。小剂量皮质激素不能抑制伴有血管炎的症状,因此即使疼痛显著缓解,也需要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对于严重的初始症状,一般可根据治疗前的血液沉降情况进行治疗C-反应蛋白质和血清IL-6水平以及对首次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成不同亚型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激素剂量由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伴有巨细胞动脉炎而确定,疗程可分为起始治疗、减量治疗和维持治疗3个阶段。对不伴有巨细胞动脉炎的PMR,泼尼松常规推荐剂量为15~30mg/d,一般来说,骨骼肌的疼痛和僵硬可以在4天左右迅速缓解,血和僵硬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一旦症状减轻,血液沉降正常,可以考虑减少。激素减少必须在仔细监测下缓慢进行,否则疾病会复发。泼尼松开始超过剂量15mg/d者,可每周减5mg直至15mg/d,并每2~3周测量一次血沉。15mg/d以后每月减2.5mg,维持剂量一般在6~12个月内达到2.5~7.5mg。由于没有实验室检查可以预测何时可以停用激素,因此维持治疗时间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认为,当2.5mg维持治疗6~12个月后,无临床症状,血沉正常者可停止治疗。停药后,约一半的患者可以完全正常,其余可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复发,并在复发早期服用10~15mg泼尼松龙也能控制病情。
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肌内注射可进一步减少激素的副作用。该方法是每3周在肌肉内注射一次,剂量为120mg/次,连续12周,然后每月减少20mg肌肉注射1次,疗程1年。疗效极快,48h症状即可缓解,血沉恢复正常。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抑制,激素总量远小于口服,因此更安全,容易被患者接受。
虽然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症状,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可以缩短病程。经小剂量激素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潜在血管炎或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当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对小剂量激素有特效,因为即使血液沉积正常,急性动脉炎也可能发生。巨细胞动脉炎与胸主动脉瘤高度相关。这种肿瘤是巨细胞动脉炎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动脉瘤破裂,患者可能会突然死亡。有数据证实,即使没有颞动脉炎PMR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高于普通人。
反复皮质激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髋关节骨折、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和白内障。由于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而且这些并发症本身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因此很难确定它们一定是激素的副作用。为了尽可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建议在早上服用最小有效剂量,并补充钙,以防止骨质疏松症。
(3)免疫抑制药:如果病情顽固或小剂量泼尼松不能维持疗效,可以添加甲氨蝶呤片7.5mg,1第二周,服用。然而,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这种疾病仍存在争议。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和其他慢性抗风湿药物(如抗疟药物、青霉胺和氨苯啶)也可以帮助减少激素和复发。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研究,数据有限,经验不足,临床应用存在很大争议。
(4)其他:如有各种并发症,可对症治疗,如腕管综合治疗。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我们对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可见,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方法多种多样,患者不必太紧张。他们应该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只有这样,身体才能逐渐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