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职业病的诊断与工人能否享受国家劳动保险待遇有关,因此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涉及到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正确实施。一般来说,正确的诊断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一、职业史
包括工作类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接触程度(最简单的是专业服务年限)、环境条件等数据,为了深入了解原因,除口头询问外,有时需要直接到现场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接触历史数据,仅定性不够,也应定量,即环境监测数据或服务年限记录。
二、体检
类似于一般临床使用的方法,但对于职业史等某些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可以根据发病特点选择一些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有些职业病,临床表现不明显,常依靠实验室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测量生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以检测身体的吸收,如尿液、头发、指甲等中重金属;
2.确定吸收量,代谢后排出代谢物。如果吸收苯系物,可分别确定尿中酚、马尿酸或甲基马尿酸;
3.确定受职业危害因素影响后生物化学或细胞形态的变化,如接触苯或检查血常规,必要时检查骨髓象。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获得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对于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长期动态随访才能做出最终判断。对于一些病因不确定的临床表现,应排除职业因素以外的疾病,这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此时,除了综合分析上述三个方面的数据外,还可以使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