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属于萎黄、虚损等中医范畴。下面介绍中医辨证分类。

       脾虚型
       症状: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松,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治疗:益气健脾。
       方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半夏、烤甘草、当归、烤鸡内金、六曲、木香、砂仁、黄芪等。

       心脾两虚
       症状:脸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少气懒语,食欲不振,头发干脱,爪甲裂脆,舌质淡胖,苔薄,脉络细。
       治疗:养血益气。
       方药: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黄、陈皮、酸枣仁、烤甘草、红枣等。

       脾肾阳虚型
       症状:面色发黄或苍白,形状寒冷,肢体寒冷,唇甲苍白,全身水肿,甚至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稀疏或腹泻五多,小便清长,男性阳痿,女性经闭,舌质淡或有牙痕,脉质细。
       治疗:温补脾肾。
       方药:用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附子、大腹皮、厚朴、补骨脂、傈僳子、牡桂、鹿角胶、当归。


中医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缺铁性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治疗

缺铁性贫血病因 缺铁性贫血饮食
缺铁性贫血医院 缺铁性贫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