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药物治疗
青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可用于单纯药物治疗。指征为:①颌下间隙周围组织弥漫性肿胀,皮温高,触痛,但无波动、凹陷性水肿和硬板;②感染时间短,一般不超过48~72h,全身症状轻,体温不超过38℃。
2.非以上轻症综合治疗者应全身综合治疗。
(1)支持治疗:包括输血、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2)全身应用足够的有效抗生素,根据抗生素的半衰期,在细菌学和药物敏感性数据回报前分组用药,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24h它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第一组:800万青霉素U在3h内滴后,其有效浓度可维持4h,第二组:维生素C2g,第三组:甲硝唑0.5g在1~1.5h第四组:晚上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万U,三种药物的结合基本上可以覆盖口底蜂窝织炎的常见致病菌。细菌学和药物敏感性数据回报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调整药物。
(3)注意口腔病变的清除和治疗1%漱口过氧化氢溶液。
(4)口底脓肿形成前,可进行物理治疗。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3.抗休克治疗病情严重,有休克的患者要积极抗休克、抗感染、防治并发症,即扩容、纠正酸中毒、扩血管、抗菌DIC抗凝、全身应用激素,增强身体应激能力,减轻中毒症状,预防并发症。具体方法:
(1)扩容: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也就是等张晶体,如2∶1溶液等,在此基础上输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1~2/d,然后酌情输血浆、白蛋白或全血。输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快速输液阶段为前1~2h,液量按15~20ml/kg;②继续输液,约10~12h,液体量按50~80ml/kg计算,液体总张力为2/3张~3/4张;③保持输液阶段,休克明显改善后,所需液量为生理量70%或每日按50~80ml/kg计算,给1/3个含钾溶液。
(2)纠正酸中毒:休克的整个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其程度与休克持续时间成正比,先输5%可提高碳酸氢钠CO2结合力10容积%,血气分析结果回报后,决定是否继续使用,以保持血浆CO2结合力为40容积%左右为原则。
(3)最好在积极抗感染、有效补充血容、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药物是多巴胺、阿托品,654-2,在休克后期,酚妥拉明等血管收缩剂也常与上述药物合用。
(4)糖皮质激素在抗休克中有重要作用,治疗开始每次用地塞米松5mg,2~3/d,病情好转后停药。
(5)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出血点增多、出血、便血、腹胀、静脉血高凝,应高度怀疑DIC,抗凝剂,如肝素,不应等待实验室的阳性结果,应尽早使用0.5~1mg/kg体重加入40~60m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4h必要时慢慢滴注4~6h重复一次,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h,为避免严重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急救;同时应用654-2直到面部潮红,微循环才会改善。
二、手术治疗
如果全身症状严重,口底肿胀明显,颌下颈部皮肤张力大,患者有一定的呼吸困难。此时,虽然脓肿没有形成,但也可以早期切开和排水。目的是减轻压力或局部肿胀对呼吸道的压迫,缓解疼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将切口部分暴露在有氧环境中,抑制厌氧菌的生长,消除毒素,防止病变扩张。一旦形成脓肿,如果有Ⅲ如果呼吸困难以上,应先切开气管,然后切开脓肿引流。具体方法:在双侧颌下和下巴下,相当于下颌角到舌骨平面,与下颌下缘平行水平切口。同时,在下巴到舌骨上加入一个中线切口,形成倒置“T”形状切口,除了广泛切开口底外,还应充分分离口底肌肉,充分排出口底各间隙的脓液,切断下颌舌肌和二腹肌的前腹部。排水条放置在排水口,每天换药,使用3%或过氧化氢溶液1∶5000用高锰酸钾液冲洗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