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一种突发性且重复无规律的发出声音或者肌肉抽动的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内科疾病,一般起病于6岁以前。患有抽动症的小孩子可能出现挤眼睛、口角抽动、耸肩、手部有动作;还有的小孩子表现为喉咙发声、说脏话。
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不容忽视,极有可能危及他们的一生。
1.学习困难:不自觉的抽搐和发声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紊乱,无法集中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使孩子更不喜欢学习,从而逃学,厌学。时间久了还会影响记忆力。
2.人格培养:被外界嘲笑往往会让孩子难以建立自尊和健全的人格,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有些孩子在青春期会发展成品行障碍。
3.社交障碍:研究发现,患有抽动症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和怯懦,影响了他们与同学、同伴的交流,造成社交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等问题。
4.品行问题:约四分之一的抽动症儿童有猥亵行为和猥亵言语。调查显示,大多数抽动症患者会有撒谎、逃学、偷窃、伤害动物、自残、破坏财产、伤害他人等行为。
目前抽动症的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报道多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免疫因素、心理应激和偏离常态的家庭教育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西医目前认为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1.抽动症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因此,详细的病史询问是正确诊断的前提,而体格检查包括精神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必需的,检查目的主要在于排除其他疾病。
2.辅助检查
脑电图、神经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征性异常。少数患儿可有非特异性改变,如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少数患儿背景慢化或不对称等;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少数患儿存在尾状核体积偏小、额叶及枕叶皮质稍薄、脑室轻度扩大、外侧裂加深等非特异性结构改变,检查目的主要是排除基底神经节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如肝豆状核变性及其他器质性锥体外系疾病。
3.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检和相关辅助检查。应与患儿直接会谈,观察抽动和一般行为表现,弄清症状的主次、范围、演变规律及发生的先后过程。要注意患儿的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易被忽视而漏诊。同时,抽动障碍由于常共患多动症、强迫障碍等,也易被误诊。需注意排除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药源性抽动、心因性抽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
4.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本病可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和Tourette综合征三种类型。
短暂性TD是多见的一种类型,病情轻,表现为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之内。慢性TD是指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以上。TS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病情相对较重的一型,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又兼有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病程在1年以上。
这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属于同一类疾病,短暂性抽动障碍可向慢性抽动障碍转化,而慢性抽动障碍也可向多发性抽动障碍方向转化。只是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而已。
下一篇:成都治疗智力低的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