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1.血象:正细胞为色素性贫血,合并明显出血或叶酸缺乏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或大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匀、异形、多染性和嗜碱性点红细胞、骨髓纤维化泪红细胞、血涂层可见核红细胞和幼稚颗粒细胞,甚至大核细胞裸核、网络红细胞正常、溶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血小板减少、正常或增加、常见的大畸形血小板。
2、骨髓象:骨髓穿刺时有“干抽”现象,骨髓增生活跃,骨髓肿瘤转移贫血进展迅速,可出现红白血病反应性贫血,因此贫血原因不明,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性,需要穿刺骨髂压痛,或骨髓活检可找到转移瘤细胞。
3.乳酸脱氢酶活性可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
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5.血清铁(SI)减少,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或略有下降,血浆铁清除率轻微亢进,血浆铁转略有上升,红细胞铁利用率正常或略有下降,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6、病理检查:骨髓转移瘤主要由血流传播,少数通过淋巴道转移,骨髓活检发现骨髓转移瘤的阳性率为97%,骨髓涂片为72%,①骨髓涂层:转移癌细胞体积不同,常聚集多个癌细胞,可见双核或多核,核浆比例增加,深蓝色染色质,常有核仁,细胞蓝色,腺癌细胞呈腺样结构排列,②骨髓病理切片:可见转移的肿瘤细胞和骨髓纤维化,转移的癌细胞大多聚集成块状、片状、条状,其形状与原发性恶性肿瘤细胞相似。前列腺、乳腺和胃肠道的癌细胞呈腺状,富含细胞质量和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可以通过特殊染色来判断。鳞状上皮癌转移时,有时可以看到角化珠的形成和细胞间桥。
7、X线检查:发现虫蚀样缺损和骨髓纤维化。
8.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寻找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