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肠道息肉病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去除息肉,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其位置、蒂、大小和恶性潜力。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内镜下的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在凝血机制无障碍时切除,术后进食少量汁液或禁食1~3天,限制活动量,静脉止血(如酚磺乙胺)3.0g/d)、抗炎(革兰阳性菌抗生素)、肠粘膜保护(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治疗,密切观察大便颜色和肠鸣声,密切注意出血和穿孔。

   

       (1)高频电凝切除术:以下方法可根据息肉的形状、大小和数量,以及蒂的存在、长度和厚度。

   

       ①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②切除高频电凝圈套: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③“密接”摘除方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挂在肠腔,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方法。

   

       ④目前很少使用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单易行,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3)分阶段分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无法一次切除的息肉患者。

   

       (4)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用于无组织学标本的人。

   

       2、手术治疗:息肉病患者可采用内镜和手术联合治疗,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维持大肠的正常功能。手术指征常为:10多个多发性腺瘤,体积大,局限于某一肠段;大息肉堵塞大部分肠腔,蒂部不清楚或广基腺瘤,基底直径>2cm。大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可能有多发性腺瘤。应根据患者的组织类型制定详细的临床随访计划,尽快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

   

       恶性结肠息肉是指含有侵入性癌细胞的腺瘤,有癌细胞通过粘膜肌层进入粘膜下层。恶性腺瘤的癌细胞不局限于粘膜,因此有转移的可能性。结肠镜下切除的恶性息肉应根据息肉切除基底部是否残留癌细胞或淋巴结转移确定手术治疗指征。当息肉在结肠镜下被怀疑是恶性的时,内窥镜医生应首先估计是否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蒂或小的无蒂息肉可以完全切除,大的无蒂息肉应该首先进行活检。息肉切除后,所有组织都应进行病理检查(即全瘤检查),息肉部位也应详细描述,因为如果发现息肉是恶性的,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印度墨水也可以注入息肉切除部位的肠壁,为未来可能的手术部位留下永久的定位标志。

   

       3、定期随访:由于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症的早期病变或状态,因此,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高度。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预防息肉恶性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同的是,除了一些残留息肉再生的复发息肉外,一些新的大肠息肉和遗漏息肉。有必要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计划,以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二、预后

   

       在波士顿举行的第三次国际结直肠癌会议上,结直肠腺瘤组的讨论建议更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术后复发新腺瘤和局部腺瘤的风险不同,因此应区别对待。

   

       1、低危组:凡是单一、有蒂(或广基)<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低危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低危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肠道息肉病的治疗方法    

       2、高危组:其中一种情况是高危的:多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绒毛状或混合性腺瘤、严重非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浸润性癌。高危组的随访计划是腺瘤切除术3~6内镜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如阴性隔离6~9每月再检查一次。如果再次阴性,可以隔一年检查。如果仍然阴性,每三年再检查一次。在此期间,每年需要进行大便潜血检查。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肠道息肉病症状

肠道息肉病治疗

肠道息肉病病因 肠道息肉病饮食
肠道息肉病医院 肠道息肉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