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囊肿通常位于桥的小脑角,是颅内上皮样囊肿的最佳部位,约占60 %。

   

       由于肿瘤多发生在桥小脑角区上部和三叉神经根附近,第一个症状通常是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分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这组患者占54 %。病变侵入幕上脑组织时,临床表现为幕上症状(癫痫发作及复视) 。当病变延伸脑干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

   

       桥下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手术有以下几种入口:枕下入口、颞下通过小脑幕入口、颞下枕幕上下联合入口。手术入口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起源和影响范围,这也与手术者的习惯和局部微解剖的熟练程度有关。当病变局限于桥下小脑角区时,可使用枕下乙状窦后开颅,但入口暴露区域较小,仅适用于较小的肿瘤,不适用于肿瘤延伸到脑干腹侧的病例。本组6 例采用枕下入口全切口。颞下通过小脑幕入口治疗桥下小脑角区病变Naffziger 1928年提出,此入路适合于无严重听力损失的病人,特别适用于侵犯到岩斜上部,幕上鞍区的肿瘤,可获充分的暴露。切口距肿瘤较近(比枕下入路缩短一半) ,视野宽大,能看清肿瘤与脑干、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能有效地保护这些重要结构。可作为巨大上皮样囊肿的首选入路。

   

       应注意入路的缺点:

   

       ①颞叶上升会造成损伤。主半球失语和癫痫可能与颞叶水肿和损伤有关。

   

       ②可能损伤Labbe 术后脑水肿是由静脉等引流静脉引起的。

   

       上皮样囊肿内容刺激性强,溢入蛛网膜下腔,常导致无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5 % - 30 % ,严重的病例会导致死亡,包秀峰和其他报告9 无菌性脑膜炎,死亡3 病例。王永红认为:切开肿瘤包膜前,用脑棉片严密覆盖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和腔,不要使上皮碎片溢出;术中多用吸引器吸收,少用剥离子反复剥离,避免肿瘤内容物与脑脊液混合成液体流入蛛网膜下腔。术后常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盐水反复冲洗,使残留的上皮碎片漂移在水面上,吸出,可减少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此外,在吸出肿瘤时,避免吸入神经和血管而造成损伤。靠近脑干或脑干腹侧中线的肿瘤壁部分不得勉强剥离,造成脑干严重损伤。

   

       35 例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如下:

   

       ①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尽量减少脑牵拉,获得最佳暴露。经典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小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应采用大型或大型上皮样囊肿。

   

       ②尽量保护术中除外Labbe 静脉等引流静脉也应尽量减少对颞叶后部的拉,这对预防术后脑水肿非常重要。

   

       ③上皮样囊肿与颅神经、脑干、基底动脉、脑后动脉紧密粘连,不宜强行剥离,否则会造成颅神经损伤,严重者会造成脑干损伤。

   

       ④常规腰穿放液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

   

       ⑤应用神经内镜检查术区难以发现的病变死角,充分利用常规手术显微镜切除部分肿瘤引起的腔隙,充分发挥神经内镜的角度和广角,仍能发现和切除肿瘤残留,从而提高切除率。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上皮样囊肿症状

上皮样囊肿治疗

上皮样囊肿病因 上皮样囊肿饮食
上皮样囊肿医院 上皮样囊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