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传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引起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炎。传染性心内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噪音、贫血、栓塞、皮肤损伤、脾肿大和血液培养阳性。一般西医治疗,以下介绍中医治疗传染性心内膜炎综合征分化治疗。
(1)热毒炽盛,血瘀阻脉:
治疗: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清营汤加五味消毒饮料加减。药用犀角(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公英、丹参、紫花地丁、丹皮、赤芍。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毒性强的致病菌感染,产生心内膜细菌赘生物,或伴有多处转移性脓肿,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中医治疗应清热解毒,控制感染,促进血液循环,冷却血液,防止骄傲生物的产生。因此,处方采用犀角、原热冷血、玄参、麦冬热解毒养阴、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气营、控制感染、丹参、丹皮、红牡丹血冷血,有利于血热解毒,两种血液循环有利于防止心内膜血小板沉积、骄傲生物形成、高热、便秘、增加黄热解毒、腹泻热结。即使没有便秘,也可以添加大黄色,使抑郁热毒从大便中解决,昏迷,送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冷开窍、惊厥抽搐、钩藤、地龙清热平肝风。
(2)气阴两虚,热毒内结:
治疗: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生脉散合济生解毒汤加减。药用人参、五味子、麦冬、金银花、连翘、当归、赤芍、玄参、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花、黄芩。
这种类型在素体正虚心内膜感染者中更为常见。邪毒感人,易伤气消阴。方中人参补气益气,五味甘、温、酸,固心阴,麦冬、玄参清热养阴,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清热解毒,控制感染,当归、赤芍、红花活血化瘀,疏通心脉,各种药物共用,对控制感染、预防心力衰竭、预防心内膜赘生物生成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皮肤瘀斑、斑点、丹参、丹皮、茜草活血化瘀、通络、胸闷、气急、喘息的患者,可添加桑白皮、景丽子、车前子、益母草合方中的生脉。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清骨散加减。药用银柴胡、胡黄连、秦胆、龟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生甘草。
方中银柴胡清虚劳骨蒸热,胡黄连、知母、地骨皮入阴,退虚火。青蒿、秦胆善透伏热,使邪从外解,龟甲滋阴潜阳,引入药入阴清热,甘草调和。共成滋阴清热剂。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盗汗自汗者,加煅牡蛎、浮小麦、糯米根,固表止汗,倦怠懒语者,加黄芪、太子益气。
(4)气阴两虚,血瘀:
治疗:益气养阴,活血祛瘀。
方药:六味地黄汤补阳,五汤加减。药用黄芪、熟地黄、赤芍、丹皮、川芎、桃仁、红花、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当归、地龙。
这种类型主要是心内膜炎症已基本控制,但仍有潜在病变,原心内膜损伤不再发展,疤痕形成,心内膜仍可有壁血栓形成,其脱落可引起多发性梗死,由于温邪气消耗阴,血不利,因此治疗益气养阴,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黄芪益气,六味地黄汤滋养心肾阴、桃仁、红花、红牡丹、丹皮、地龙、当归、川芎血液循环、血瘀通络。各种药物共同发挥益气养阴、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的作用。心悸、失眠、多梦明显,可添加枣仁、柏仁、珍珠母养心镇,自汗盗汗,可添加五味,牡蛎收敛汗。
以上中医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中医治疗需要中医辨证后才能用药,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