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根据中医理论,脾胃虚弱是疾病的内在根源。o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多种多样,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性因素。临床上看到的患者往往是由于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也就是说,导致上腹部肿胀,一般呕吐,不考虑饮食,或大便异常,舌苔变黄油腻。寻找根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紊乱,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输谷物水,水湿,谷滞,湿滞,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容易引起脾胃功能障碍和湿热。
感受外邪
湿邪和燥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易侵入脾胃。脾是湿土,是"受湿之区",湿邪最容易伤脾;胃是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干燥是阳热之邪,干燥甚至是热。胃热脾湿的结合是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中含有湿气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感湿气的结合也是湿热。正如薛所说:"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异常、脾胃虚弱、内生湿润、抑郁化热、湿热形成。
饮食不节
饮食无节制是伤脾胃最常见的原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肥甜、不洁的饮食容易伤脾胃,导致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热。酒本身就是"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一个重要因素。肥、甜、浓的味道具有生湿、助热的特点。可以看出,许多饮食因素可以成为脾胃湿热证书的原因。虽然胃喜欢潮湿和干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也与胃有直接的关系。食物首先由胃引起,临床常见的胃异常症状,如上腹部流氓、发呆、恶心等。脾胃为中国土壤,生理协调,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相互影响,因此湿热证书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称为脾胃湿热证书。
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考和情绪低落会影响肝脏的排泄功能。肝脏的正常排泄是脾升胃降、脾气健康协调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当然,上述病因会在不同的个体中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证,这是由不同的体质、脾胃功能特征和不同的病因反应形式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