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 早期患者血象正常,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可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出血。9%~16%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常见于弥漫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

       2.生化检查 有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单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通常可作为肿瘤负荷和疾病检测指标。

       3.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可以识别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谱系和分化水平,常用于诊断和分类的单克隆抗体标记包括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用于识别其白细胞来源;CD19、CD20、CD22、CD45RA、CD5、CD10、CD23、轻链免疫球蛋白κ及γ等用于鉴定B淋巴细胞表;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鉴定T淋巴细胞表;CD30和CD56用于识别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CD34及TdT淋巴瘤常见于淋巴母细胞表面。

       4.遗传学 90%非霍奇金淋巴瘤有非随机染色体核异常,常见于染色体易位、部分缺失和扩张。不同类型(entity)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自己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发生在单个亲本细胞中的单克隆恶性增殖,其基因重排高度一致。IgH重排常作为基因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TCR γ或β重排常作为基因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阳性率可达70%~8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分类和肿瘤微小病变检测可采用细胞遗传学和基因标志。

       5.病理检查 恶性淋巴瘤一般应由病理检查证实,因为在显微镜下不仅要观察细胞的形状,还要观察整个淋巴结的结构和间质细胞反应,所以最好取完整的淋巴结,尽量不要取部分淋巴结。

       同样,虽然针吸活检有时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材料进行全面诊断。此外,针吸容易引起血肿。

       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应注意以下情况,最好尽快取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

       (1)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在部位、硬度、活动等方面符合上述恶性淋巴瘤的特点。

       (2)“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时。

       (3)淋巴结肿大发热反复,但总体趋势为进展性。

       (4)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应考虑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特别是皮肤瘙痒、出汗、消瘦、表面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淋巴结肿大时。

       淋巴结活检时应注意:①由于一般患者往往有腹股沟、颌下淋巴结炎症等个别部位,所以在选择淋巴结时,应快速增加,质地坚韧丰满,符合恶性淋巴瘤的特点,颈部、腋窝、滑动部位较好;②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挤压;③取出后应尽快固定;④必要时可采用几个不同部位;⑤如果取腹股沟淋巴结,则应在淋巴结X线造影之前,因造影剂对淋巴结可有影响;⑥淋巴区若有多个淋巴结肿大,应选择较大的淋巴结。但有时大淋巴结常有中心坏死。

       6.血沉 活动期增快,缓解期正常,恶性淋巴瘤缓解期和活动期瘤的缓解期和活动期。

       1.X线检查 X线路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往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对于可能是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它被定义为常规X线性检查包括胸部后前侧片,必要时辅以体层摄影。主要目的是观察肺门、纵隔、气管隆突和内乳链淋巴结,以及肺部是否受到侵害。下肢淋巴造影是临床分期的基础,以确定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受到侵害。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拍摄骨相、胃肠钡餐检查、下腔静脉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结果,通常可以初步诊断骨、消化道、纵隔和泌尿道的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2.CT、MRI、B超检 对发现纵隔腹膜后等隐藏部位的病变有很大帮助。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恶性淋巴瘤症状

恶性淋巴瘤治疗

恶性淋巴瘤病因 恶性淋巴瘤饮食
恶性淋巴瘤医院 恶性淋巴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