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有数百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其中氯丙嗪、稳定性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磺胺、异烟肼、利福平、氨基水杨酸等化学疗法药物,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消炎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等解热镇痛药,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等较为常见;其他如睾酮类,雌激素类,某些黄体酮避孕药,口服降糖剂甲苯磺丁脲等,抗甲状腺药,以及某些中药如黄药子、苍耳子等也可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二)发病机制

       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分为两类:

       1.药物对肝脏有害

       2.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淤胆型”肝炎和“肝炎型”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与剂量无关,潜伏期大多较长或不确定,无法提前预测。这种遗传倾向可能是由于遗传酶缺陷。

       肝损伤的机制概述如下:

       (1)某些药物损害肝细胞的亚微结构如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由于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的损伤,导致脂肪代谢障碍,造成肝脂肪性变及由于肝细胞膜、线粒体及溶酶体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

       (2)药物毒性代谢物与肝细胞大分子结合引起肝细胞坏死:如异烟肼在体内乙酰化后分解成异烟酸和乙酰肼,后者与肝细胞大分子结合引起肝细胞坏死。苯巴比妥和利福平等的酶诱导剂增加了乙酰肼,从而增加了异烟肼对肝脏的毒性。使用药酶抑制剂(如氨基水杨酸)时,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降低。

       (3)分子水平干扰肝脏代谢,如甲睾类同化激素、雌激素等。

       (4)药物作为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药物或其代谢物与肝特异蛋白结合成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引起过敏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如果肝组织中有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着,可引起严重肝炎。比如红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可以发生“淤胆型”肝炎。

       3.药物性肝损伤如下:

       (1)急性型:

       ①肝细胞型:

       A.肝炎类型:许多药物可引起肝实质性细胞损伤,其病理变化不同,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不易区分:轻度为点状或灶性坏死,重度为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表现。由异烟肼、氟烷和对乙酰氨基酚引起。

       B.脂肪肝类型:肝细胞脂肪性变,但也有坏死、炎症和充气。大量静脉滴注四环素、门冬酰胺酶等药物可导致这种类型。

       ②肝内淤胆型:

       A.单纯充胆型:病理变化主要是肝小叶中心区的充胆,一般无肝实质性细胞损伤,无炎症反应。睾酮衍生物多为甲睾酮引起的黄疸。口服避孕药也会引起黄疸。

       B.胆囊淤积伴炎症:病理变化为毛细胆管、肝细胞和星形细胞中胆汁淤积,在小叶中心更为明显,伴有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这种药物主要是含有卤素的环状化合物,如氯丙嗪。

       ③混合型:许多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不易明确分类。病理变化主要是肝实质性损伤,包括炉灶性、中心区域,甚至带状或大面积坏死,有时伴有轻度充血。

       (2)慢性型:

       ①慢性肝炎类型:部分药物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病理变化类似于自身免疫活动性肝炎,包括肝小叶周围的碎片性坏死、汇管区和肝小叶炎细胞浸润、小叶边界板损伤、纤维组织增生等。如果桥状坏死并发,可进一步发展为多小叶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变化。由异烟肼、磺胺、氟烷、丙硫氧嘧啶等药物引起。

       ②肝硬化:甲氨蝶呤、无机砷、门冬酰胺酶等,可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纤维化或小结节性肝硬化。

       ③慢性充胆型:肝病理表现为毛细胆管内胆栓、肝细胞和星细胞内胆色素沉着、小胆管增生和假小胆管形成。

药物性肝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④其他:长期口服避孕药可引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变化,导致良性肝腺瘤;睾酮衍生物可引起良性和恶性肝肿瘤;保泰松、苯妥英钠可引起肝肉芽肿;部分药物可引起肝静脉闭塞和肝静脉血栓形成。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药物性肝病症状

药物性肝病治疗

药物性肝病病因 药物性肝病饮食
药物性肝病医院 药物性肝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