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分类

       遗传共济失调的分类非常混乱。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60多种分类方法,但还没有统一和公认的分类方法。最早分为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和谐Marie型共济失调,分为脊髓症状表现为主Friedreich类型,主要是小脑和脑干,也有脊髓症状Marie型共济失调。目前常见的分类如下:

       1.按解剖部位分类

       (1)脊髓型:

       ①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trumpell-Larrain病)。

       ③脊髓后索性共济失调(Biemond综合征)。

       (2)脊髓小脑型:

       ①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Marie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

       ②β脂蛋白缺乏(Bassen-Kornzweig综合征)。

       ③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Louis-Bar综合征)。

       ④脊髓脑桥变性(spino-pontine degeneration)。

       (3)小脑型:

       ①橄榄-脑桥-小脑变性(Menzel病)。

       ②小脑-橄榄萎缩(Holmes病)。

       ③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Ramsay-Hunt综合征)。

       ④Marinesco-Sj?gren综合征。

       ⑤Joseph病。

       ⑥Hartnup综合征。

       ⑦前庭小脑性共济失调。

       2.按遗传类型分类 Rosenberg(1982)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①橄榄-脑桥-小脑萎缩Ⅰ、Ⅲ、Ⅳ、Ⅴ型(olivopontocerebellar atyophy,OPCA)。

       ②Machado-Joseph’s disease(MJD)。

       ③小脑实质性变性Ⅰ型和Ⅳ型(cerebellar parenchymatous degeneration,CPD)。

       ④脊髓脑桥变性(spino-pontine degeneration,SPD)。

       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PG)。

       ⑥共济失共济失调(episodic ataxia,EA)。

       ⑦后索性共济失调(posterior column ataxia,PCA)。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橄榄-脑桥-小脑萎缩Ⅱ、Ⅵ型(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Ⅱ、Ⅵ)。

       ②小脑实质性变性Ⅱ、Ⅲ、Ⅳ型(cerebellar parenchy matous degeneration typeⅡ、Ⅲ、Ⅳ)。

       ③肌阵挛性小脑共济失调,或Ramsay-Hunt综合征。

       ④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

       ⑤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3)性连遗传性共济失调:按照这种分类中,OPCA痉挛性截瘫仍难以确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因此,虽然已知受累部位,但仍难以诊断。因此,仍有许多临床问题无法解决。

       3.按基因定位分类

       (1)Rosenberg分类:Rosenberg(1998)根据小脑共济失调的基因进行分类。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Ⅰ型(SCA1):基因定位于6p22~23,包含CAG重复,主要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体征,同时伴眼外肌麻痹。

       ②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Ⅱ型(SCA2):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2q23~24.1。包括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轻度锥体系、锥体外体征和眼球颤动。

       ③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Ⅲ型(SCA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14q24.3~32,含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各种锥体系和锥体体征。

       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Ⅳ型(SCA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16q21.1。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眼球运动正常,但伴有感觉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Ⅴ型(SCA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丝粒区。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无眼球和锥体系。

       ⑥齿状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o-pallidolewisia atrophy,DRPL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12p12末端,包含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肌阵挛、癫痫、痴呆等。

       ⑦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Ⅶ型(SCA7):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p12~21.1,视紫质基因,含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⑧发作性共济失调-Ⅰ(EA-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12p。钾通道基因-Ⅰ(KCNA-Ⅰ),主要临床特征是发作性共济失调、受惊或运动诱发,每次持续几分钟,发作时伴面和手部肌肉纤细的束状颤动,苯妥英钠有效。这种疾病没有进展。

       ⑨共济失共济失调-Ⅱ(EA-2):也称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Ⅵ(SCA6)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19p。CAG重复,表现为共济失调,小脑萎缩,点突变出现共济失共济失调或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共济失共济失调,紧张和疲劳可诱发,每次发作持续数天。眼球下视时出现眼球震颤。病程为进展性。乙酰唑胺治疗有效。

       ⑩Friedreich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9p13~21.1,含CAA重复、青少年共济失调、脊柱侧凸、高弓足、踝反射消失、病理束征阳性、下肢位置感觉消失、糖尿病、心肌病、线粒体铁转移障碍等。

       ?Friedreich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8q13.1~13.3,由生育酚蛋白缺陷引起。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11q2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构音障碍常见于淋巴恶性肿瘤和IgA、IgG缺乏。死于继发性肺部感染。

       婴儿期小脑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10q23.3~24.1。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共济失调、眼肌运动麻痹、耳聋、手足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视神经萎缩、女性性腺发育不全。

       ?卡-塞综合征(Kearns-Sayre’s syndrome):散发性,由mtDNA缺失或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心肌病和脑脊液蛋白升高。

       线粒体脑肌病。

       (2)最新基因分类: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ADCA)。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种类型的遗传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更为罕见。

       A.Friedreich共济失调:又称青少年共济失调,基因frdal 1号,内含子GAA重复66~200次。定位于9q12~21,基因产物为Frataxin,x-25,4~40岁起病,病程10~30年。主要临床特征为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畸形、弓形足。跟腱反射消失,锥体束征阳性,位置感消失。伴有糖尿病和心肌病。

       B.共济失调伴维生素缺乏:基因α-ttp1,定位于8q13,系由基因产物α-由于缺乏生育酚转运蛋白。2~25岁起病,病程数十年,症状及Friedreich类似地,只摇头。

       C.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11q22~23位上的atm基因产物,P13激酶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生在10岁以下,持续10~20年。表现为共济失调、恶性淋巴瘤、免疫功能低下、毛细血管扩张等。

       D.婴儿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基因定位10q23~24.遗传产物不清楚。婴儿生病了,可以存活几十年。临床上,除共济失调外,还有耳聋、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和感觉周围神经病。中国没有报道。

       E.Marinesco-Sj?gren综合征:婴儿起病,基因定位不清。病程几十年。除共济失调外,还伴有智力低下、白内障、肌张力低下、肌病等。

       二、临床表现

       1.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Friedreich’s ataxia)它是小脑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特发性变性疾病Friedreich(1863)首先报告。该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体进行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发音困难、深感异常、脊柱侧突、弓形足、心脏损伤等独特的临床特征。

       (1)通常在4~15岁时生病,男性和女性可能会受到婴儿和50岁以后生病的影响。第一个症状是进展性步态共济失调、步态蹒跚、左右摇晃、易跌倒;两年内出现双上肢共济失调,表现为笨拙和意向性震颤;早期膝腱反射和踝反射消失,小脑构音障碍或暴发性语言,可保存双上肢反射和部分患者膝腱反射。双下肢关节位置感觉和振动感觉受损,轻触觉、疼痛和温度感觉通常不受影响。下肢无力发生较晚,可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或两者兼有。

       (2)患者通常在症状发生前5年内出现伸展性跖骨反射。足内侧肌无力和萎缩导致弓形伴爪趾,这是一种常见的体征,也可能是未生病家庭成员孤立的表现。进行性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可导致功能残疾和慢性限制性肺部疾病。有时心肌病只能通过超声波心动图检测到,这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他异常包括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感觉异常、震颤、听力丧失、眩晕、痉挛、下肢疼痛和糖尿病。

       (3)体检可见跟膝胫试验和闭目难征阳性,75%上胸部脊柱畸形,约25%患者有视神经萎缩,50%伴弓形足,85%伴心律失常或心脏杂音,10%~20%伴糖尿病。

       (4)辅助检查:①X脊柱和骨骼畸形可见;MRI可见脊髓变细;②心电图常见T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肥大,视觉诱发电位波幅下降;③DNA分析FRDA含子为基因18号GAA重复超过66次。

       2.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它是遗传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包括SCA1~21。成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是该病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年龄早、病情加重(遗传早现)。亚型症状相似,交替重叠。早期遗传现象是SCA典型表现,症状

       (1)SCA共同症状体征:30~40岁隐袭,进展缓慢,儿童及70岁患者;下肢共济失调是首发症状,表现为行走摇晃、突然跌倒、言语模糊,以及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远端肌萎缩;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肌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音叉振动感和本体感丧失。通常发病后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临床表现外,各亚型各有特点,如SCA1眼肌麻痹,上视不明显;SCA2上肢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慢扫视运动明显;SCA3肌萎缩、面肌和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SCA8常有发音困难;SCA5病情进展缓慢,症状轻微;SCA6早期大腿肌肉痉挛、下视震颤、复视和位置性眩晕;SCA10纯小脑征及癫痫发作;SCA7视力丧失或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损伤也更为突出。

       3. 遗传痉挛截瘫:大多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连隐性遗传。大多数在儿童中,男性更常见,主要表现为逐渐进行的下肢痉挛性瘫痪。早期症状是行走时腿僵硬,不灵活,肌肉力量减弱。剪刀步态是由于下肢伸展肌肉张力的增加。膝盖和跟腱反射活跃,病理征呈阳性。感觉更无障碍。大多数都有弓形脚,但不如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明显的。有时伴有眼球震颤和脊柱侧凸。疾病进展缓慢,上肢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累及延髓支配肌,可能会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晚期括约肌功能也有轻度障碍。

       三、诊断

       1.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FRDA)诊断 根据儿童或青少年的疾病,从下肢到上肢的进行性共济障碍,明显的深层感觉障碍,如下肢振动、位置、肌腱反射等,通常可以诊断,如构音障碍、脊柱侧凸、弓形足、心肌病、MRI脊髓萎缩和FRDA基因GAA可诊断异常扩增。

       2.SCA诊断 结合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共同症状,以及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和视网膜色素变性MRI发现小脑、脑干萎缩,排除其它涉及小脑和脑干变性疾病可临床诊断。

遗传性共济失调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上,仅根据亚型特征症状和体征诊断仍然困难(SCA7除外),可用PCR准确判断亚型及CAG基因诊断扩大次数。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状

遗传性共济失调治疗

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 遗传性共济失调饮食
遗传性共济失调医院 遗传性共济失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