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等。
1.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并发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死亡,猝死占死亡总数40%~50%,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其相对比例略有下降。冠心病和风心病是各种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最高发病率。请注意,相当数量的心律失常不是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我们应该找到导致心律失常的各种诱发因素,如缺血、电解质紊乱、一些与泵功能和电稳定性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和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中毒和继发性疾病。在许多情况下,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是暂时的。一旦诱因得到缓解,心律失常也会有所改善。
2.肺部感染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肺循环充血,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心力衰竭是决定肺部感染严重性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3.肝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性肝脏变化。早期表现为可逆性肝充血,慢性肝充血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4.肾功能不全 正常情况下,休息时血液主要分布在肝脏(17%~24%)、肾脏(15%~19%)及脑循环(10%~15%);运动时,高达70%血液转移到肌肉群。心力衰竭患者。无论是休息还是锻炼,由于周围阻力的增加和心脏排出的减少,肾脏都会出现血流量减少、肾小球过滤率减少和肾血流再分布的变化。
5.由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和利尿抵抗,水和电解质紊乱 心力衰竭可能导致顽固性水肿。同时,肾脏损伤也加重了水和钠潴留,最终形成心脏-肾脏之间的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常伴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