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并发症复杂多样,发病率不同。同一病人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多种并发症。
1.肠出血 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4%~15%,常见于病程第2~3周,从大便隐血到大量血便。少量出血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脉搏快;大量出血时,热量急剧下降,脉搏细,体温与脉搏曲线交叉,头晕、面色苍白、易怒、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泻患者有更多的并发性肠出血机会。过度活动、饮食成分不当、饮食过多、排便过度、治疗灌肠不当都可能成为肠出血的诱因。
2.肠穿孔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4%~4%,多见于病程第2~3周。肠穿孔常发生在回肠末段,但也可见于结肠或其他肠段;穿孔次数多为一次,少数为1~2次,报告次数多达13次。肠穿孔表现为右下腹突然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脉冲快、呼吸短促、体温和血压下降(休克期),1~2h后腹痛等症状暂时缓解(平静期)。体温迅速升高,出现腹膜炎症状,表现为腹胀、持续性腹痛、腹壁紧张、广泛压痛和反弹痛,肠鸣声减弱消失,腹腔内有游离液体。X横膈膜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数量较原来增加,伴有核左移(腹膜炎期)。肠穿孔的诱因与肠出血大致相同,部分病例同时发生肠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3.5%~5%,常见于病程第2~3周伴有严重毒血症的患者。临床特点是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律失常、期前收缩、舒张期跑马律、血压低。P-R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偏移等。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通常会恢复正常。
4.中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10%~68.5%(多数在40%~50%),常见于病程第1~3周。其主要特点是肝大,可伴有压痛、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甚至轻度黄疸。临床上容易与病毒性肝炎混淆。随着病情的改善,肝大和肝功能可以迅速恢复正常。只有偶尔,肝衰竭会危及生命。
5.支气管炎和肺炎 支气管炎多见于发病初期;肺炎(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常发生在极端和病程后期,多为继发性感染,很少由伤寒杆菌引起。严重毒血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脉速和发绀,但咳嗽不明显。体检可发现肺音和(或)肺实变征。
6.急性胆囊炎 约占0.6%~3%。其特点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常呕吐,可出现黄疸,白细胞数量较原来增加。胆囊炎后伤寒有助于胆石形成,容易引起细菌状态。也有人认为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容易产生伤寒和细菌状态。
7.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国外报道的发病率高达12.5%~13.9%,我国也有本征报道。一般发生在病程第1~3周,约一半发生在第1周。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肾衰竭,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血小板减少和红细胞破裂。这症状可能是由伤寒杆菌毒素引起的肾小球微血管凝血引起的。
8.溶血性贫血 伤寒可并发急性血管溶血,表现为急性贫血、网络织物红细胞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加,伴有核左移。有些病例包括血红蛋白尿、少数黄疸和尿毒症。大多数患者伴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少数则合并血红蛋白病,溶血的发生常与伤寒感染本身和(或)氯霉素应用有关。
9.DIC 据国外报道,部分伤寒患者在病程中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减少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实验室所看到的。这些凝血障碍往往会随着病情的改善而完全恢复正常。伤寒并发DIC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全身广泛出血,危及生命。
10.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 见于发热期,也可发生在发热前或发热后。部分患者表现为感染性精神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有幻觉、幻觉、情绪和行为障碍。有些表现为中毒性脑病,除精神和意识障碍外,还伴有强直性痉挛、偏瘫、脑神经麻痹、病理反射阳性和帕金森综合征。个别可发生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球后视神经炎等。伤寒并发虚脑膜炎约占伤寒病例5%~8%,但伤寒杆菌脑膜炎很少见(0.1%~0.2%)。伤寒并发性精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随着伤寒的改善而改善,通常在短时间内恢复。据报道,伤寒可并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感染后脑炎可能与其他原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