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伤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1884年在德国,这病原体Gaffkey患者脾脏分离。沙门菌属D群体呈短杆状,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全身鞭毛,有动力,无荚膜,无芽孢。3μm,宽0.4~0.6μm。伤寒杆菌可以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蔗糖、鼠李糖,产酸不产气。伤寒杆菌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容易生长。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在水中存活2~3周,粪便中存活1~2个月。耐低温,可在冰冻环境中持续数月。对阳光、干燥、热量和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几个小时后,阳光直射就会被杀死;加热60℃ 30min,或立即煮沸死亡;3%苯酚中,5min也被杀死;消毒余氯0.2~0.4mg/L水可以很快死亡。它可以在食物(如牛奶)中生存,甚至繁殖。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伤寒杆菌不产生外毒素。当细菌裂解时,释放内毒素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伤寒杆菌有细菌(“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等,感染人类后,可诱发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O”与“H”抗原性强,可用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检测血清标本“O”与“H”抗体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从伤寒患者新分离的伤寒杆菌有Vi抗原。Vi抗原能干扰血清中的杀菌效果,防止吞噬,增强细菌的侵袭性,是决定伤寒杆菌毒性的重要因素。Vi抗原性弱,它诱生Vi抗体凝集效率低,持续时间短,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不大。病原体从人体清除后,Vi抗体也消失了;因此有助于检测伤寒杆菌带菌者。Vi抗原伤寒杆菌可以被特定的噬菌体分解,从而将伤寒杆菌分为100多个噬菌体。噬菌体分类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跟踪传染源。

       (二)发病机制

       感染伤寒杆菌后是否发率与感染的细菌数量、菌株的毒性和身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活菌感染量越大,发病机会越大;Vi抗原的菌株毒力较大,同样的感染量,发病率较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情况,较容易感染发病。

       伤寒杆菌通常可以的伤寒杆菌通常可以被胃酸杀死。然而,如果入侵菌数量较多,或胃酸分泌、正常肠道菌群关系等防御屏障功能受损,伤寒杆菌可进入小肠,入侵肠粘膜。

       伤寒杆菌在小肠内增殖,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一些病原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细胞内繁殖。一些病原体通过淋巴管生长繁殖到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和肠系膜淋巴结,然后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流,导致短暂的菌血症,即原发性菌血症期。在服用细菌1~3天后,进入血流的病原体很快被肝脏、脾脏、骨髓和淋巴结中的单核心-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原发性菌血症持续时间短,患者无症状,处于临床潜伏期。

       单核伤寒杆菌-巨噬细胞吞噬后,仍在细胞内繁殖,然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第二次严重的菌血症,持续数天至数周,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伤寒杆菌扩散到全身,侵入肝、胆、脾、肾、骨髓等器官组织,释放内毒素,临床发热、全身不适、明显的毒血症状、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皮疹等表现。这相当于病程的第1~2周。血液和骨髓培养通常可以得到阳性的结果。伤寒杆菌在胆道中大量繁殖,随胆汁排入肠道,部分随粪便排出,将病原菌扩散到外部世界,部分肠粘膜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原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组织肿胀、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如果病变涉及血管,可引起肠道出血,如果侵入肌肉层和浆膜层,可引起肠穿孔,这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并发症。这个病变过程通常相当于病程的第2~3周。

       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对伤寒的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但研究认为,伤寒患者持续发热、毒血症状等临床现象并不是直接由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实际原因远比简单的内毒素血症复杂。内毒素增强局部病变的炎症反应,激活单核病-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加上坏死组织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能与伤寒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此外,伤寒杆菌中的毒素也可以诱发DIC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后者仅限于肾脏微血管凝血。

伤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程进入第四周后,人体的各种免疫能力逐渐增强,特别是细胞的免疫作用。伤寒杆菌逐渐从血液和器官中消失,肠壁溃疡病变逐渐愈合,临床表现逐渐恢复,疾病终于恢复。由于免疫力不足,潜伏病变中未消除的病原体可能再次繁殖,侵入血液循环,导致复发。伤寒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肝、脾、骨髓、淋巴组织等),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反应形成“伤寒结节”。病变部位是肠道,尤其是回肠末段。病变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增生、坏死、溃疡形成和溃疡愈合。病程第1~2周,肠道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状突起。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最为明显,肠系膜淋巴结也显著增生和肿大。淋巴结、脾脏、骨髓和肝窦星形细胞在其他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肠道淋巴组织病变加重,局部营养障碍导致坏死,形成黄色痂。病程第三周,痂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呈椭圆形或圆形,沿肠道长轴分布。如果坏死影响血管,会导致出血,侵入肌肉层和浆膜层会导致肠道穿孔。由于回肠末期病变最严重,这部分也很常见。病程第4~5周,溃疡愈合,无疤痕,无肠道狭窄。在光镜检查下,上述病变的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渗透,广泛应用于溃疡底部和周围。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细胞质含有被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和坏死组织碎片,因此也称为“伤寒细胞”,这是这种疾病的特征性表现。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伤寒肉芽肿或伤寒结节。肠道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正相关,特别是对婴儿,伴有严重毒血症,肠道疾病可能不明显。相反,轻微或缺乏毒血症状的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

       在肠道外的器官中,脾脏和肝脏的病变最为明显。脾肿大,脾窦扩张充血,髓质明显增生,巨噬细胞浸润,可见伤寒结节。明显的肝肿胀、肝细胞浊度肿胀、变性、灶性坏死、血窦扩张,也可见伤寒结节。胆囊有轻微的炎症。严重的毒血症,心肌和肾脏可能是浊度。玫瑰皮疹是皮肤表面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单核细胞浸润,可发现伤寒杆菌。呼吸道支气管炎更常见,也可有继发性支气管肺炎或大叶肺炎。偶尔会有肾、脑膜、骨髓、心包、肺、中耳等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伤寒症状

伤寒治疗

伤寒病因 伤寒饮食
伤寒医院 伤寒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