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大多数原发病都可以确诊,主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有关。
1.失代偿期肝硬化 有肝病史、肝缩小、脾肿大等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异常。这些肝硬化有助于识别。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从尿液中流失大量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尿蛋白排出率>3.5g/d,主要是白蛋白。随着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增加,血浆胆固醇增加。尿液测试包括红细胞和颗粒管。还有肾功能损伤和高血压。
3.血浆蛋白消耗过多性疾病 长期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可导致消耗过多性低蛋白血症。但每种疾病都有其相应的病史和临床特征,实验室等辅助检查异常。没有证据表明血浆蛋白从胃肠道过度流失。
4.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 主要见于大多数胃切除术、慢性胰腺炎和一些小肠吸收不良疾病。粪便中蛋白质及其不完全分解产物的增加往往伴随着粪便含量的增加。胰外分泌功能试验和相应的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异常,无证据表明血浆蛋白从胃肠粘膜过度流失。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引起蛋白质吸收不良的疾病也会导致蛋白质流失性胃肠道疾病,因此不排除两者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可能性。
5.先天性低白蛋白血症 儿童期有明显的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蛋白通常是<10g/L,血沉快,血清胆固醇高,球蛋白正常或升高。<10g/L,血沉很快,血清胆固醇很高,球蛋白正常或增高。
有时需要长期透析,多次大量胸部、腹水、蛋白质摄入不足、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导致低蛋白血症识别。根据独特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胃肠道失血浆蛋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