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治疗原则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角度和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胫腓骨骨干骨折采用小夹板和石膏固定,横向或短斜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固定期应注意夹板和石膏的松紧度,并定期进行X检查线路,发现移位应随时调整夹板,或重新固定石膏,6—8每周可以用负载行走。胫腓骨骨干不稳定双骨折可与骨结节牵引。克服短缩畸形后,实施复位技术,固定小夹板,注意牵引中肢体长度的观察,避免牵引过渡,导致骨不愈合。6周后,取消牵引,用小腿功能支架固定,然后用石膏固定,可在地面上行走。在以下情况下,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采用切口复位固定:
(1)技术复位失败。
(2)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双段骨折。
(3)开放性骨折污染不严重,受伤时较短。直视复位成功后,可选择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首先,将胫骨固定好,然后用另一个切口复位和固定腓骨。如果固定牢固,术后4—6每周负重行走。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胫腓骨干双骨折,彻底清创后,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局部皮瓣或肌皮瓣转移覆盖伤口,不暴露内固定物或骨质,或复位后用外固定器固定,稳定骨折,便于术后换药。由于完整腓骨的支撑,单纯胫骨骨干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用石膏固定6—8一周后,你可以下地。单纯腓骨骨折,如果不伴有胫腓上下关节分离,不需要特殊治疗。为了减轻下地时的疼痛,用石膏固定3—4周。
二、手术方法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外固定或开放复位内固定。
石膏固定
无移位或整复后,骨折表面接触稳定、无侧向移位的横断骨折、短斜行骨折等。,并在麻醉下复位和长腿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时,膝关节应保持 15 °左右轻度屈曲。
2、骨牵引
斜、螺旋或轻度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单纯外固定不能保持良好的对位。局麻下行可与骨穿针牵引,用螺旋牵引架牵引固定。
3.固定在开放复位内
胫腓骨骨折一般骨愈合期长,石膏外固定时间长,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开放复位固定。
(1)螺丝钉内固定
斜或螺旋骨折,可用螺钉固定,开放复位后,用 1~2 螺钉固定在骨折部位,以保持骨折对位。
(2)固定钢板螺钉
斜行、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均可适用。由于胫骨前内皮肤和皮下组织较薄,钢板应放置在胫骨外侧和胫骨前肌深面。加压钢板固定,骨折愈合相对加快,膝关节和踝关节不受影响。
(3)内锁髓内钉固定
胫骨干的解剖特点是骨髓腔宽,上下两端为关节表面。内锁髓钉的输入不受限制,可控制旋转外力。侧向、旋转和角位移可有效控制,术后无需外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不受影响,骨折愈合期明显缩短。用髓内钉固定多段骨折,可防止角畸形,取得良好效果。
(4)外固定架
胫腓骨骨折有严重的皮肤损伤,外固定框架可以真正固定骨折,容易观察和处理软组织损伤。另一个优点是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不受影响,甚至可以带支架起床行走,因此近年来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