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以下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

       潜伏期为8~30天,平均为18天。大多数疾病都很紧急,没有前驱症状。有发烧、寒冷、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腮腺肿疼痛数小时,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是最具特征性的。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如梨形,边缘不清晰;局部皮肤紧张,明亮但不发红,触摸坚韧有弹性,触摸轻微疼痛;言语、咀嚼(特别是酸性饮食)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重;通常腮腺肿胀1~4天后,双侧肿胀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以同时累及。重症患者腮腺周围组织水肿高,外观变形,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早期可出现红肿,挤压腮腺时无脓性分泌物从开口溢出。腮腺肿大多在1~3天内达到峰值,持续4~5天,逐渐消退,恢复正常。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以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口底肿胀,吞咽困难。

       2:下颌间隙感染:临床表现为牙源性感染病程发展迅速,全身高烧,下颌下肿胀清晰,皮肤充血发红,有时发亮,有凹陷性水肿和压痛,早期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腺源性病程发展缓慢,最初是炎性亲密硬结,逐渐生长,穿透淋巴结膜,弥散性蜂窝织炎,症状与牙源性感染相同,但后期形成脓肿。

       下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穿刺检查可见囊腔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清亮,涂片镜检查可见淋巴细胞。

       各种类型的混合瘤需要与疾病进行鉴别:

       1.腮腺混合瘤的鉴别

       (1)腮腺囊肿:生长缓慢,表面皮肤正常,体积小,界限清晰柔软,可抽出亮黄色液体。

       (2)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常见于腮腺,常为单侧或双侧多发性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多为软橡胶状,逐渐变得坚韧,边界不清。肿块区域皮肤色素沉着,干燥粗糙,与肿块紧密粘连,肿块破裂后常留下浅疤痕。表面淋巴结可以肿大。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3)腮腺结核:早期腮腺淋巴结受累,生长缓慢。之后淋巴结被膜穿破,侵入腮腺。临床表现与肿瘤非常相似,有的呈囊性或波动性,少数患者腮腺导管有脓性溢液。部分患者颈部有淋巴结核或肺结核病史,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

       (4)米枯利病和干燥综合征:可累及腮腺、泪腺和下颌下腺,多为双侧对称肿大,以口干、唾液腺肿大、干角膜炎为共同特征。干燥综合征还有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有些人认为米枯利病是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表现,现在被认为是一种自身的免疫性疾病,唾液腺肿块无疼痛、硬、唾液减少和口干不适。

       (5)腮腺肿症状:腮腺弥漫性肿大,质软,常为双侧,多无意识症状,可伴有营养障碍、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病。

       (6)单纯性腮腺肿:多发生于青春期男性,可能与生长发育有关,无不良后果,多为暂时性。少数腮腺肿大是由于肿胀时间过长而恒定的。

       (7)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肿瘤位于上颈部和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面。肿瘤呈球形或纺锤形,不能上下移动,可水平移动,触质硬韧。可伴有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2.颌下腺混合瘤鉴别

       (1)鳃裂囊肿:主要发生在腮腺下极或胸锁乳突肌与下颌角之间,生长缓慢,活动,光滑,有时可触及波动,可提取乳白色或澄清液体。

       (2)慢性颌下腺炎:腺体纤维化是由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的。触诊时腺体呈硬性肿块,有进行性腺体肿大史。按摩腺体时,导管口分泌少或少,脓性粘性液体可流出。

       (3)颌下淋巴结核:类似于腮腺淋巴结核。

       (4)颌下腺低度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一般病史也比较长,可以持续几年或者年以上。肿瘤生长缓慢,肿瘤形状不规则,也可呈结节状。早期无症状,类似于混合瘤,但一般活动较差。前者容易侵入神经并伴有疼痛,后者可为实性或囊性,囊性一般分化较好。

       3.小唾腺混合瘤 应与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涎腺混合瘤症状

涎腺混合瘤治疗

涎腺混合瘤病因 涎腺混合瘤饮食
涎腺混合瘤医院 涎腺混合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