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

       症状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颅内压升高等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丧失、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另一种是由肿瘤压迫、浸润和损伤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症状,导致神经功能丧失。

       头痛主要是由颅内压升高引起的,肿瘤生长颅内压逐渐升高,压迫和涉及血管、硬膜和一些颅神经等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大多数是跳痛、肿胀疼痛,部位主要在前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肿瘤,头痛主要在受影响侧,头痛开始间歇性,主要发生在早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是由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可先无恶心,为喷射性。在儿童中,呕吐更为突出,因为颅缝分离头痛不明显,后颅窝肿瘤更为常见。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有些肿瘤患者有癫痫症状,可能是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多为脑瘤。如果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发生变化,应考虑脑瘤。肿瘤靠近皮层的人容易癫痫,而深层的人很少。局限性癫痫具有定位意义。

       有些肿瘤,特别是额叶,可以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变化、冷漠、言语和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丧失、不关心事物、不知道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着,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诊断

       根据其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和临床过程进行诊断,并估计其病理类型。除了根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要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定位和定性。

       (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加。有些肿瘤,如脑表面或脑室,可以增加脑脊液蛋白质量,白细胞数量也可以增加,有些肿瘤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然而,如果颅内压显著增加,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风险。因此,它通常只在必要时完成,如果需要识别炎症或出血。如果压力明显增加,操作应小心,不要放置更多的脑脊液。术后注射甘露醇,注意观察。

       (2)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定侧观察脑积水。婴儿可以通过前囟进行B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图像等病理变化。

       (3)脑电图检查:一方面,神经胶质瘤脑电图的变化仅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变化。另一方面,它是一般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变化。受肿瘤大小、渗透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升高的影响,浅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深肿瘤变化较少。良性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可以广泛表现为δ波,有时只能定侧。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血液运输丰富的肿瘤生长迅速,血脑屏障渗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例如,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度图像,中间可能有坏死和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域,需要根据其形状和多发性与转移性肿瘤进行识别。星形细胞瘤等良性神经胶质瘤浓度低,往往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图像不清晰,有的可能是阴性发现。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部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升高征、肿瘤钙化和松果体钙化移位。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和肿瘤血管状况。这些异常变化在不同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不同,有助于定位,有时甚至定性。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精度几乎是100%,可达到定性诊断的正确率90%以上。它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和脑室压力移位。但仍需综合临床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6)核磁共振:脑瘤诊断较多CT更准确,图像更清晰,可以找到CT微小肿瘤无法显示。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可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识别良性恶性肿瘤。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胶质细胞瘤症状

胶质细胞瘤治疗

胶质细胞瘤病因 胶质细胞瘤饮食
胶质细胞瘤医院 胶质细胞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