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有肾外表现或明确原发病的人称为继发性急进性肾炎,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偶尔继发于一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毛细血管肾炎和膜肾病患者。原因不明的人称为原发性急进性肾炎,这是这里描述的重点。大约一半的原发性急进性肾炎患者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其中少数是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其他患者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柯萨奇病毒B5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但流感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血清滴度没有显著增加,因此该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少数急进性肾炎患者有结核杆菌抗原致敏史(结核病感染史),该病发生在利福平治疗过程中。个别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可伴有本病。各种原因分类如下: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本病) (1)Ⅰ类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不伴肺出血)Ⅱ类型:免疫复合物类型(3)第Ⅲ类型: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包括)70%~80%肾炎或称为小血管炎ANCA阳性肾炎)。

       3.膜增殖性肾炎 (1)膜性肾病。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4.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5.感染后肾炎 (1)链球菌感染后肾炎。(2)心内膜炎后肾炎。(3)败血症等感染后肾炎。

       6.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 (1)紫癜性肾炎。(2)狼疮性肾炎。(3)多发性大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5)硬皮病。(6)冷球蛋白血症。(7)其他:某些化学毒素也可能是急进性肾炎(抗基底膜抗体型)的病因,可能与多克隆有关B细胞激活与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关。还报告了降压药肼屈嗪诱发本病的病例。免疫遗传易感性可能与本病有关,HLA-DR2见于85%以上Ⅰ型患者;而Ⅱ型DR2、MT3及BfF频率增高。

       急进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1.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沉积(Ⅰ型) 约30%以上的RPGN患者GBM主要成分是有线性免疫球蛋白沉积IgG,偶为IgA,常伴C3。有人观察到C3它可以是颗粒状沉积,并伴有电子致密物在电镜下沉积。循环抗性GBM抗体阳性。动物实验研究证明,注射抗GBM实验动物肾小球抗体的成分(GBM)上IgG线性沉积,病理过程严重,发生迅速RPGN。本病抗原为GBM成分,GBM抗原和肾小球基底膜(TBM)与肺基底膜抗原交叉,抗原GBM抗体还可引起肾间质损伤和肺出血(Goodpasture综合征)。

       2.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Ⅱ型) 本病患者约30%血清免疫复合物呈阳性,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环和系膜区颗粒状免疫球蛋白沉积,其主要成分为IgG、IgM,偶有IgA和C3。本型与抗原(感染性或自身抗原)抗体形成的循环免疫物和(或)原位免疫复合物有关。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自己的抗体(Ⅲ型) 本型肾小球毛细血环缺乏免疫沉积,但局灶性坏死明显,多形核白细胞渗出,血管炎相关肾炎患者常见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阳性。ANCA可识别中性粒细胞膜表面(蛋白酶3),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弹性酶和活性氧自由基GBM降解;ANCA中性粒细胞酶活性增加,介导细胞免疫反应ANCA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4.细胞免疫介导的机制 约为1/3RPGN患者缺乏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RPGN肾小球和肾间质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通常是一致的CD4 、CD8 及IL-2受体 细胞。实验证明,肾小球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蛋白尿的数量相一致,在消耗巨噬细胞或CD8 T细胞后,可以减少蛋白尿,防止肾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GBM晚期过敏反应也提示了细胞免疫介导机制的存在。综上所述,本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综合征,包括多种疾病。新月体形成的基本机制与肾小球基底膜穿透和抗性有关GBM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透GBM损伤。血液中的大量蛋白质成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等)和血管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从肾囊中逸出。后者是新月体的细胞成分之一,在纤维蛋白沉积中起着关键作用。新月体细胞1~2天开始表达胶基因。与此同时,间质成纤维细胞通过断裂的肾囊进入,分泌胶原蛋白形成纤维化。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症状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因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饮食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医院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