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20~35年龄。在就医时追溯老年患者的病史时,可以发现其症状较年轻。年轻女性约占发病总数。90%。
临床症状程度不同,有的只有偶尔的心悸,有的表现为慢性长期持续心动过速。病史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其次是胸闷、疲劳、头晕等。许多患者表现出精神紧张症状,这与心动过速的严重程度不一致。有的患者症状间歇性,有的长期持续性,病程为1~11年。可因服用β受体阻滞药物会导致低血压和晕厥。运动耐受性试验表明,轻度运动会引起过度的心率反应。有人报告说,少数中晚期患者可引起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等,并出现相应的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状。此外,由于长期服用大剂量β相应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四肢无力等。
窦性心动过速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心率大于100次/min。
2.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明显增加,白天心率异常增加,夜间心率相对降低,部分患者心率可降至正常范围。
3.短时间运动(5min走路或平板运动试验) 心率出现不相称的增加,平均心率可达140次/min。
4.卧位时心率相对较低60~135次/min;直立时心率明显增加,为90~160次/min。
5.心动过速可以表现为间歇性、持续性或持续性。
6.当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合并时,心率往往会持续上升到160~220次/min,损害心功能。
7.对β治疗受体阻滞药或钙离子拮抗药反应不良。
除窦性心动过速外,本病多数患者经体检、超声心动图检查,X心血管系统检查证实,心脏往往没有其他原发性器质性异常,也没有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疾病,往往没有明确的原因。少数患者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其心率变化与心脏病无明显关系。也有报道称,在射频消融治疗室结折或室内心动过速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条件:
1.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心室率>100次/min。
2.心动过速时心电图P窦性是波形。
3.心动过速发作时有相应的症状。
4.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引起明显窦性心动过速的其他原因。
5.用阿托品或阿托品测量窦房结固有心率β受体阻滞药物完全阻塞窦房结的自主神经,测量窦房结的固有心率,使用不同剂量的异丙肾上腺素来评估运动后对心率的影响和心率的反应。许多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固有心率和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都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