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1~30天,平均14~18天。

       疼痛肿胀、发绀甚至坏死常发生在已愈合的原咬伤处,可形成水泡,上覆黑痂,下逐渐形成硬结、下营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胀、压痛,常伴有淋巴管炎。与此同时,寒战高烧,体温可迅速上升40℃以上。体温升高时伴有头痛、全身疲劳、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虽然关节疼痛,但没有关节腔渗出。严重者可出现呕吐、腹泻、便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妄想、昏迷、颈部直立等全身中毒症状。50%患者出现皮疹,典型的皮疹主要从咬开始,然后影响四肢和躯干。面部和掌跖部位较少。皮疹形状多样,多为深红色或紫色丘疹,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基底硬,无疼痛或瘙痒可融合到几厘米大小。偶尔会出现玫瑰疹或荨麻疹。3~5天后,随着体温下降,症状消失,皮疹消退。间隔3~7天后,体温再次上升,上述症状和皮疹再次出现。如果不经治疗可反复发作3~8周,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1年以上。大多数反复发作后,症状逐渐减轻,热不规则,甚至诊断困难。

       未经治疗,病死率达到6%左右。由于长期发作,常伴有心内膜炎、脑膜炎、心肌炎、肝炎、肾小球肾炎、贫血、附睾炎、胸膜渗出、脾肿大等其他并发症。自抗生素应用以来,延迟的人很少,死亡率下降,并发症下降。

       临床诊断主要基于鼠咬史及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如回热高烧、局部硬结性溃疡、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皮疹。确诊需要动物接种才能找到病原体。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螺菌病症状

螺菌病治疗

螺菌病病因 螺菌病饮食
螺菌病医院 螺菌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