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鞘细胞,好发于脊神经后根和肋间神经,也可发生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男女发病相似,多发于20~50岁者,左右胸腔发病率无差异。发生于胸部上方者多于下方。肿物大小不一,通常直径3~15cm不等(中位值5.0cm)单发多于多发。良性神经鞘源性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良性施万细胞瘤)和神经纤维瘤。黑色素沉着的施万细胞瘤和颗粒细胞瘤也很少见。恶性是恶性神经鞘瘤或神经源性肉瘤。神经鞘瘤主要位于神经干的一侧,包裹在神经外套或外套中,使神经干呈偏心梭形膨胀,但神经不穿入肿瘤,因此手术容易切除,不会损伤神经。偶尔,两种不常见的神经鞘源性肿瘤包括黑色素神经鞘瘤和粒细胞肿瘤。后者被证实起源于神经膜细胞,属于恶性病变,分为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源性肉瘤(恶性施万细胞细胞瘤)占成人神经源性肿瘤的不足10%,多见于10~20岁的年轻人或60~70岁的老年人。肿瘤附近的结构经常受到侵犯,并可在远处转移。细胞数异常增加,核多型性和有丝分裂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症状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治疗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病因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饮食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医院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