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1.外邪侵袭证
主证:有中耳炎病史,新的外感或污水进入耳朵后,耳朵会有轻微的疼痛,耳朵内分泌物会增加,或者稀疏的水样物会流出。检查鼓膜穿孔,苔薄,脉浮。
病机分析:外感六淫,肺失宣降,邪阻清窍,闭阻脉络,因此耳内疼痛,耳内溢水。
治则:疏风散邪,宣肺利水。
方剂:蔓荆子散(兰室秘藏)加减。
药物成分:蔓荆子10g,生地黄10g,木通6g,赤芍10g,赤茯苓10g,桑白皮10g,菊花10g,麦冬10g,炙甘草10g,升麻10g,前胡10g。
加减:去除生地黄和麦冬的油腻,加柴胡和薄荷帮助疏风祛邪;如果耳朵里有大量溢水样品,加入李子和汽车前部,帮助消除肺部和水分;耳内分泌物黄浊,加入黄芩、栀子、金银花清热解毒。
如果慢性中耳炎、耳道脓黄白、时间或多或少,或有时头晕、口苦、尿黄、脓或冷热不适、舌尖红、苔黄、脉弦,多为少阳枢机不利、湿热、蒸。治疗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可用小柴胡汤(伤寒理论)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2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6g,5个枣子。可酌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野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茯苓、木通、车前子等。
2.气虚邪滞证
主要证据:长时间流脓,或多或少,质量或清晰或厚,或轻微气味,听力下降,耳鸣。或伴有头晕、面色少、纳差、大便稀疏。舌头轻,苔藓油腻,脉搏弱。
病机分析:肺脾气虚,正气不足,驱邪不力,邪毒长期停滞,所以看到耳内溢脓长时间;脾虚湿浊内生,清阳干燥,所以耳内溢脓,湿浊盛分泌物多;如果湿浊长期停滞发热,分泌物会有异味;耳鸣耳聋是因为鼓膜受损,气虚清阳不升;全身和舌脉都是肺脾气虚的证据。
治则:益气健脾,化脓化浊。
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成分:茯苓10g,莲子肉20g,薏苡仁30g,党参15g,白扁豆15g,桔梗10g,砂仁6g,白术10g,山药15g,甘草10g,大枣5枚。
加减:耳脓稠浊,加入皂角刺、穿山甲等活血化脓;脓液稀疏,加入夏、陈皮、白芷,帮助健脾燥湿;脓液黄浊或有异味,加入野菊花、蒲公英等解毒化脓;耳闷、听力下降的人加柴胡、橘子、石菖蒲等行气通窍;如果全身疲劳、乏力、头晕、沉重,则不得清除清阳气体的窍门,并酌情加入黄芪和当归补气补血。
三、阳虚邪滞证
主证:耳脓长时间不愈合,数量少,脓浊或豆腐渣,气味多,听力明显下降,或耳鸣。检查鼓膜穿孔主要在边缘或松弛部位。全身或伴随着寒冷的四肢,头晕疲劳,腰膝酸软,尿长,夜间尿多。舌头轻,苔藓白润,脉搏迟钝。
病机分析:肾主耳、肾阳虚、阴寒内生、耳窍失养、骨质虚弱、寒湿浊邪长期凝结、积毒、侵蚀骨质、气滞血瘀。因此,鼓膜大穿孔或边缘穿孔、听骨链坏死、乳突胆脂瘤形成;邪恶侵蚀耳骨,骨腐因分泌物污秽臭味,或黑褐色腐臭如豆渣。全身和舌脉见肾阳虚证。
治疗方法:温肾祛寒,祛腐排脓。
方剂:附桂八味汤合阳和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成分: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肉桂3g,附子6g,麻黄6g,鹿角霜6g,炭白芥子10g,姜炭3g,生甘草6g。
加减:加入皂角刺、穿山甲、乳香、无药等活血化脓;有肉芽、息肉的,加入夏枯草、浙贝母、僵蚕、山慈菇等化痰散结;耳脓黄浊臭,加入金银花、山慈菇、土贝母、夏枯草等。,帮助解毒化浊。如果耳脓稀,或者舌质淡胖,有牙痕,则脾肾不足,水湿内郁。加入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石菖蒲等。
四、阴虚邪滞证
主证:耳脓长时间不愈合,数量少,耳脓黄绿少,脓浊或豆腐渣,气味多,听力明显下降。检查鼓膜穿孔多在边缘或松弛部位,脓为灰白色或豆腐渣,或听骨链坏死,乳突胆脂瘤形成,全身或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咽干、头痛、头晕、眼花不清。舌头干红色,少苔藓,脉弦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