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脑受压的症状,症状出现的缓急和严重程度与出血的速度,部位与患儿的代偿能力有关。在患儿中血肿多为静脉性出血,血流压力低,出血缓慢,加之颅内代偿能力强,因此急性脑受压症状轻,并且症状出现较晚。额颞叶的血肿可因占位效应的增大而导致颅内压增高,晚期可出现小脑幕切迹疝的症状,而后颅凹因容积小,只要少量出血即可导致枕骨大孔疝。
一、主要症状
1.意识障碍:老年儿童有典型的例子“原发性昏迷-中间清醒期-继发性昏迷”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婴儿原发性意识障碍往往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受伤后的哭泣、刺激和易怒,然后进行性意识障碍加深,直到脑疝症状。
2、颅内压增加表现:随着血肿的增加和颅内压的进行性增加,儿童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前囟张力增加和肿胀。然而,由于儿童颅内补偿能力强,颅内压增加的症状比成人晚,只能表现为精神虚弱、嗜睡或不安。儿童呕吐症状频繁发生,多发生在创伤后早期。这可能是由于创伤时脑室内压力的突然变化刺激四脑室底的呕吐中心引起的。后期呕吐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加有关。
3、瞳孔变化:受伤时,部分儿童双侧瞳孔扩大,然后恢复正常。脑疝早期,血肿侧瞳孔缩小,光反射缓慢,是刺激眼神经的表现,但临床上难以发现。脑疝发生后,血肿侧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表现为动眼神经受压麻痹,多表现为小脑幕疝。
4.局部神经体征:儿童创伤后容易癫痫发作,这与血肿对皮质的压迫和刺激以及儿童皮质抑制功能的不完善有关。癫痫可以从一侧肢体的抽搐开始,逐渐发展为大发作。如果血肿位于运动区附近,可导致对侧锥体束征阳性,对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当脑疝压迫脑脚时,也可能出现对侧肢体偏瘫。
5、生命体征的变化:随着颅内压的不断增加,儿童可能会出现脉搏减慢、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减慢的补偿性变化,但在婴儿中,血压和心率变化通常不明显,这可以掩盖脑疝的早期迹象。当颅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脑疝压迫脑干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呼吸节律紊乱,甚至脑干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二、.儿童硬膜外血肿的特点
1、颅骨骨骨折:成人硬膜外血肿多为动脉出血,多为颅骨骨折。在儿童和婴儿中,硬膜外血肿通常是静脉出血30%~40%颅骨骨折的儿童不合并。
2、昏迷前无神经系统异常:成人脑外伤原发性昏迷后,在硬膜外血肿占位效应形成继发性昏迷之前,通常会有中间清醒期,但在儿童创伤初期,可能只会发呆一会儿。在继发性昏迷之前,随后的哭泣和刺激36~48h神经系统常没有异常发现。
3、出血性休克:儿童未成熟颅骨具有极大的扩张特性,有时可用100ml硬膜外腔积聚上述血液会导致婴儿出血性休克。
4.新生儿特征:使用产钳助产后,新生儿通常会出现硬膜外血肿和颅骨骨折,血肿也可通过分离的骨缝或骨折线进入帽状腱膜下腔。
5、意识变化:儿童硬膜外血肿可发生在看起来极其轻微的损伤后,大约有50%的儿童和85%婴儿没有失去意识,但随着血肿的发展,意识会发生变化。
6、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在儿童期较为常见,主要由儿童头部坠落引起,占儿童后颅凹外伤25%~38%,硬膜静脉窦或板障静脉是出血最常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