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就应进行手术,消除血肿,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非手术治疗。为了有效降低死亡率,必须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国外有人建议,单纯硬膜外血肿患者应争取无病死率。目前,县级以上医院普及CT,CT扫描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并改变了手术的时间和方法,CT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的大小、部位、脑损伤程度等,使穿刺治疗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成为可能,并可以连续扫描动态观察血肿的变化,部分小血肿可以保守治疗。
1、手术治疗: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通常用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和必要时在硬膜下探测。这是一种长期使用硬膜外血肿的手术。近年来,由于CT扫描检查广泛应用于血肿的部位、大小和脑损伤,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变化。因此,一些作者成功地采用了小骨窗的方法来治疗硬膜外血肿。但值得注意的是,硬膜外血肿不应采用小骨窗的方法。
(1)骨瓣或骨窗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或其分支近端撕裂、静脉窦撕裂等出血凶猛,短时间内形成大血肿。如果出现严重的颅压高症状和体征或早期额叶钩疝,应立即进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充分减压,彻底止血。术后骨瓣复位,避免二次颅骨修复;如果患者已经处于晚期脑疝表现,如双侧瞳孔扩张和病理呼吸,为了快速减压,可以先穿刺血肿,放出血肿的液体部位,达到部分减压的目的,然后进行其他术前准备和麻醉。麻醉后,骨窗开颅咬开骨窗应足够大,颞肌下应减压。骨瓣打开或骨窗形成后,已达到减压的目的。暴露血肿后,无需急于挖出血肿。因此,颅压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为了减少出血,血肿应逐渐从血肿周围剥离,遇到破裂的动静脉冲洗或止血。如果硬膜张力高或硬膜发蓝,疑似硬膜血肿,应切开硬膜检查,避免遗漏血肿。遗漏血肿是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要轻易去骨瓣减压,匆忙完成手术。术后,骨窗外缘悬挂硬脑膜,纳骨瓣,分层缝合头皮,硬膜外橡皮条引流24~48h。对于大型硬膜外血肿脑疝患者,有人主张血肿清除后去骨瓣减压,避免大面积脑梗死水肿和脑疝。
(2)钻孔穿刺去除硬膜外血肿:适用于急救特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了暂时缓解颅内高压,赢得时间,锥孔或钻孔排出部分液体血肿。这种应急措施已急措施已用于医院前急救或脑血肿的引流。最近,一些学者用于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以实现对患者的快速引流和血肿的抢救。其适应症相对稳定,出血量约为30~50ml,经CT检查明确定位,中线移位0.5cm以上,无继续出血者。方法规则CT在血肿最厚的地方,进行锥孔或钻孔,然后插入吸引针或放入带绞线的碎吸针。排出部分血液后,注入尿激酶,或用玻璃酸酶溶解残留的血凝块,反复排出3~6天CT复查血肿已排尽。急性硬膜外血肿穿刺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抽吸和初次液化后,血肿减少不到1/3,或症状无明显缓解,应及时用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
2、非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无论是否进行手术,都必须及时、合理地进行非手术治疗,特别是严重脑原发性损伤和(或)继发性脑损伤患者,不能轻视。
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血肿量大<15ml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可表现头痛、头晕、恶心等颅内压升高症状,但一般无神经系统体征,无CT扫描时很难确定血肿的存在。CT扫描诊断后,采用脱水、激素、止血、活血化瘀等治疗,血肿可吸收约15~45天。保守治疗期间动态CT监测,血肿超过30ml可行穿刺治疗,在亚急性及慢性期内穿刺治疗,血肿多已部分或完全液化,抽出大部分血肿,应用液化剂液化1~2次即可完全清除血肿。但必须动态观察病人神志、临床症状和动态CT扫描。一旦发现血肿增大,立即改为手术。<15ml的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可表现头痛、头晕、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但一般无神经系统体征,没有CT扫描时难以确定血肿的存在,经CT扫描确诊后,应用脱水、激素、止血、活血化瘀等治疗,血肿可于15~45天左右吸收。保守治疗期间动态CT监护,血肿量超过30ml可行穿刺治疗,在亚急性及慢性期内穿刺治疗,血肿多已部分或完全液化,抽出大部分血肿,应用液化剂液化1~2次即可完全清除血肿。但必须动态观察病人神志、临床症状和动态CT扫描。一旦发现血肿增大,立即改为手术治疗。
二、预后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轻微的脑原发损伤,预后是好的。死亡率介于5%~43%不同地区或单位之间的差距很大。儿童死亡率较低(5%~10%)。40岁以上后,病死率急剧上升(35%~50%)。如果患者有硬脑膜下血肿、脑血肿和脑挫伤,死亡率是上述合并损伤的4倍。老年、临床状态差、血肿大、手术不及时、中线移位严重、术后颅内压持续高的患者均表明预后不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头脑清醒,术后死亡率几乎为零。术前昏迷和脑干损伤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