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达到11.2%。公众的印象中,这是一种中老年病,但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多不到30岁的年轻人,甚至还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其引发的并发症却可导致患者器官坏死、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险。据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检测系统显示,我国有50.1%的人身患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受到糖尿病的困扰,或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然而,早期糖尿病很难被察觉,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人体的糖调节功能已经受损,却因还未发展到糖尿病的阶段,医生的干预手段有限,只能通过生活方式来调节。
糖尿病原本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受到了糖尿病的困扰。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年轻人患病风险会相对较高。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不规律的作息,高油、高糖和过于精细的饮食,过度劳累、久坐少动、低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肌肉量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剩余过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过多的糖、游离脂肪酸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重肥胖;而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又要求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此恶性循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肥胖率逐年上升,进而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4.应激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身体内分泌系统容易出现问题,影响胰岛素分泌,从而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
1.饮食结构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新鲜蔬菜的份额,清淡饮食,控制每天总热量。
2.运动建议在饭后1-2小时进行,每次以30-60分钟为宜,每周3-5次,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太极拳等。针对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运动量要适当加大。
3.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有很多种,必须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增减药物。
4.血糖监测是日常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记录好血糖数值,可作为医生调整用药的有利依据。
5.糖尿病宣教,学习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监测血压,定期检查眼底、眼压,化验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蛋白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上一篇:化疗脱发困扰,如何处理?
下一篇:肠癌和痔疮如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