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
一、典型心电图在交接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形态与窦性搏动相同。
2、QRS波前后可逆行P′波,或无逆行P′波,若P′波在QRS波前,则P--R间期<0.12s;若P-在QRS波后,则R-P-间期<0.20s。
3.补偿间歇一般为完全补偿间歇,也可为不完全补偿间歇。
4、PⅡ,PⅢ,PaVF倒置,PV5,PV6倒置,PaVR,PaVL,PV1直立。
二、详细描述典型心电图
1.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通常沿正常路径下传,因此QRS波形多为室上性,但有时伴有室内差异传导,QRS波形,时限不同于室上性。
2、当PⅠ,PaVR导联出现P′波倒置可以排除交接期前的收缩。
3.补偿间歇:逆行P′当逆行时,波时大多是不完全补偿间歇P′波出现较晚,如在舒张中期或更晚的交接期前收缩,或交接期前收缩伴有反向传输阻滞,为完全补偿间歇,当交接区异位兴奋时,由于交接区有单向阻滞传输到心脏时,此时无反向传输P′波,也是完全补偿间歇。当交接区域的异位兴奋不仅侵入窦房结,抵消其早期兴奋,而且直接抑制下一次窦性兴奋的形成,可产生超完全补偿间歇。
三、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的特殊类型
1.并行心律性房间交接区前收缩:心电图的特点是:
(1)期前收缩间距(指)QRS波)不固定。
(2)可有房性融合波。
(3)期前收缩联律间距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或整倍数。
2.房间交接区前收缩伴前向性房间传导阻滞:
(1)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前向性一度房间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12s可诊断,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多发生在舒张期,干扰性P--R逆行间期延长P-早期出现,多在晚期或早期收缩,这是两者的主要鉴别点。
(2)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前三度房间传导阻滞P′波,而无QRS波,可称为未下传房间交接区前收缩,应识别交接区前收缩伴干扰房间传导中断(或因干扰而未下传的交接区前收缩),主要识别点为三度房间传导阻滞逆行P′波出现较晚,多在舒张期。
3.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逆向房间传导阻滞:
(1)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逆向一度房间传导阻滞:P′波在QRS波之后,P-P-间期>0.20s。
(2)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逆向三度房间传导障碍:此时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仅见QRS波,而QRS逆行前后波动P′一些学者认为,心电图的特点是由绝对干扰或生理室内传导阻滞引起的
A、室上性过早出现QRS波。
B、逆行无关P′而且有窦性P窦性存在波P波常接近室上性QRS波前后,或和QRS-T波群重叠使窦性P波不易识别。
C、由于没有窦性节律重组,代偿间歇是完全的。
D、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不确定。
4.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逆传心房和窦性搏动,形成房性融合波:心电图的特点是:
(1)提前出现的室上性QRS波。
(2)P′波形介于逆行P′波与窦性P波之间。
(3)完全补偿间歇。
(4)期前收缩一般较晚:多为舒张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形成房性融合波的几率低于房间交接区前收缩。
5.房间交接区反复心律:重复心律中最常见的是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一方面,前传激动心室产生QRS另一方面,波反传到心房P′波,P′波浪可以沿着原来的方式返回,沿着房间交接区的前传再次刺激心室QRS波,这叫反复心律,如果反复发生,会形成反复心动过速。房间交接区反复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出现QRS-P--QRS波群:第1个QRS波为室上性,P′第二,波为逆行QRS波也是室上性的,由于室内差异传导,可能会产生宽大的畸形QRS波,这第二个心室搏动是室性回头搏动,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交接区收缩。
(2)R-P-间期一般>0.20s:若逆传过快,则不能再激动房间交接区。
(3)含有P-的R-R间期大约为0.50s:即两个QRS波相隔时间不超过0.50s,R-P-间期与P--R间期成反比,R-P-间期越长则P--R间期越短,反之亦然,有时房室交接区反复心律不逆传至心房,仅在房室交接区折返,产生一对很靠近的QRS波,两者之间没有逆行P′当心房颤动时,波不可能逆转到心房。
6.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逆向和前向同时出现完全性房间传导障碍:此时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表现为长间歇,称为阻滞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这种期前收缩会产生隐藏的传导,使随后的窦性起搏P-R间期延长或P波不能下传。
7.插入式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原理类似于插入性(或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其心电图特征除交接区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外QRS波特征不同,其他特征相似,插入性交接周期前收缩可能位于窦周期的后半部分,类似于延迟,在固定交接周期前收缩中,决定因素是窦周期的长度,如果窦周期比联合周期的两倍长,交接周期前收缩位于前半部分,如窦周期比联合周期的两倍短,交接周期前收缩位于后半部分,如果周期等于联合周期的两倍,交接周期前收缩位于周期的中心,如果是两个联合法,它可以类似于节律的绝对规则。
8.隐蔽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指交接区前收缩虽然伴有双向传导阻滞,但既不能向前传导兴奋心室,也不能向后传导兴奋心室,但有交接区隐藏传导,心电图不逆行P′波,也无室上性QRS-T波,这是不产生的“搏动”的“激动”,然而,由于一些房间交接组织的兴奋,隐藏的传导产生了新的紧急情况,这可能会影响下一次窦性搏动的传导,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吴翔(1987)报告了以下六种类型:
(1)隐蔽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造成假房传导障碍:隐蔽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虽然不能刺激心房和心房,但刺激了部分房间交接区的组织,产生了新的不应期。当随后的窦性搏动传到这里时,如果遇到相对不应期,就会出现P--R如果遇到绝对不应期的情况,间期延长P′波下传阻塞,前者导致房间传导阻塞,后者导致者导致房间传导完全受阻。如果前者和后者相继发生,则形成类似的二度Ⅱ型或二度Ⅰ当然,这些房间的传导障碍并不是真正的房间传导障碍,而是假房间传导障碍,是一种生理干扰现象,有些人认为导致假房间传导障碍的隐藏交接区域前收缩,主要是希氏束前收缩。
(2)隐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P-R间期交替变化:每次窦性搏动后都可以出现隐蔽交接区前收缩,这可以构成一种罕见的隐蔽插入房间交接区前收缩二联律。此时,窦性下传P-R间期可以交替变化,每两次窦性搏动后也可以出现期前收缩,形成期前收缩三联律。
(3)隐蔽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可引起二次窦房传导阻滞:隐蔽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可隐蔽逆行传导至窦房交接区,干扰窦房传导阻滞,非常罕见。
(4)隐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超常性”房间传导:通常在相对不应期中R-P间期与P-R间期成反比关系,即R-P愈短则P-R在偶然的情况下,越长,R-P间期与P-R间期关系发生变化,即间期关系发生变化R-P间期短,其次是P-R间期亦短;R-P长者,后者P-R间隔也很长,这表明房间存在“超常性”,本质上,这种非生理房间传导的关系可能是由于隐蔽交接区性期前的收缩。
(5)隐蔽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引起反复搏动:在罕见的情况下,及时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希氏束浦肯野系统仍处于紧急状态,不能向前传递到心室,但可以缓慢逆行传刺激心室,产生逆行P′波,如果在逆行传导的过程中沿着另一条路折返,刺激心室,就会形成隐蔽的房间交接区反复搏动。
(6)隐蔽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可导致延迟补偿间歇:当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时,早搏后的第一次窦性搏动因房间交接区仍处于相对不当期而缓慢下传,第二次窦性搏动是由于R-R间隔太短,房间交接区组织仍处于绝对不应期,不能下传,形成生长R-R间歇性,称为延代偿间歇。
隐蔽房间交接区前收缩的特点:A.一般是短期存在,良性心律失常;B.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正常人、房间传导功能正常或房间传导病变的基础上。
9、隐匿性传导可导致多种不同心电图表现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10.文氏现象在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合并房间交接区的文氏现象:当频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或二联律)随着期前收缩期间的逐渐延长,直至出现长补偿间歇,表明房间交接区域本身有传导障碍,随着交接区前收缩的发生,传导障碍逐渐加重,直至期前收缩无法通过。
11、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为联合或连发: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是指房间交接区性期前几次窦性心搏后固定收缩,可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等。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是指两个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的连续发生,频率较快。P′波一般不能辨认,其机制大多为折返激动所引起,期前收缩连发者很易发生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
12.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前传有两种室内差异传导。
(1)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心率有关,发生在心率慢、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早期时,一侧房间的支撑还没有完全脱离不应期,所以这种兴奋只能从另一侧的支撑传递到心室,导致QRS波畸形增宽,即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其心电图特征如下:A.在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联律期(R-R′)大多较短,可在T波顶峰上;B.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前周期(R-R)相对较长;C.P--R间期<0.12s或R-P-间期<0.16s;D.在交接区性期前收缩QRS波与窦性QRS波主波方向往往不一致;E.QRS时限大多较宽,可达0.12~0.14s;F.V1导联的QRS波多呈三相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SR′);G.QRS波易变性大;H.无室性融合波;I.经常检查希氏束电图Ae(多在H2前),Ae-H2间期。
(2)房间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与心率无明显关系。心电图的特点是:A.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R-R)不一定短;B.联律期前的周期(R-R)不一定长;C.P-R间期<0.12s,R-P-间期<0.16s;D.期前收缩的QRS波与窦性QRS波主波方向不一致;E.QRS波的时限多≤0.11s;F.QRS只有轻度畸形和窦性波形QRS波形略有差异;G.无室性融合波;H.希氏束电图逆行Ae波,Ae-H2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