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头皮损伤通常与帽状腱膜下的血肿相结合,因为帽状腱膜下层是一个松散的蜂窝组织,包括连接头皮静脉、颅骨板障静脉和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皮倾斜暴力,头皮剧烈滑动时,导致层间导血管断裂和出血,通常在帽状腱膜下形成巨大的血肿。
头皮穿刺抽血后,压力包扎效果不理想
帽状腱膜下血肿通常是通过头皮穿刺抽出积血后的压力包扎。在治疗过程中,作者发现有些病例并不理想。
不理想的原因:
①半球形帽状腱膜下积血很难抽尽。
②当残余血液在压力包扎过程中被挤压到一定方向时,局部增加会导致帽腔下新的剥离和再出血。
③ 头皮层间因血肿张力断裂的血管出血不在一处,出血点定位困难,加压包扎效果不理想。
帽状腱膜下穿刺置管负压引流治疗可治愈一次
笔者采用帽状腱膜下穿刺置管负压引流治疗,均治愈一次,现介绍如下:
材料:1个中心静脉导管包,W-II体外负压引流瓶1个,负压值0-90 mmHg。
方法:头部皮肤准备,仰卧位以枕头为穿刺点,穿刺部位消毒铺孔毛巾,穿刺管方法和步骤与深静脉穿刺管基本相同,仰卧位血肿最低,拔出帽腱膜下的血,管外端连接负压排水瓶。穿刺部位无菌包扎。
体会:
①在帽状腱膜下形成较大的负压,剥离的帽状腱膜紧密附着在帽状腱膜下,压迫出血点止血;
③无需切开头皮,创伤小,无失血,操作简单。一般排水48 h,触及帽状腱膜下无积液,无血引出时可拔出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