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6-05 来源:复禾健康
肺结核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接触史评估、结核菌素试验等方式综合判断。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1、临床症状:
典型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可伴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胸痛,但约20%感染者早期无明显症状。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浸润阴影,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空洞、钙化等特征性改变。需注意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测:
痰涂片抗酸染色检出抗酸杆菌具有诊断价值,痰培养可提高检出率。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能在2小时内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
4、接触史评估:
近期密切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共同居住、长时间密闭空间接触等,接触后3个月内发病风险最高。
5、结核菌素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纯蛋白衍生物观察硬结反应,硬结直径≥15mm或HIV感染者≥5mm为阳性。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感染。
怀疑感染时应立即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确诊患者需规范完成6-8个月抗结核治疗。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与患者接触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注意营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痰菌和胸片。密切接触者建议进行预防性筛查,新生儿应按计划接种卡介苗。